医院
营口对外开埠后,港口贸易日渐兴旺,大批欧美人到营口居住。由于当时的营口医疗卫生状况不佳,一些人患病后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死亡。年,英国首任领事密迪乐病逝于营口,英国侨民向英国政府呼吁派医生来营口,以保障侨民的健康。
爱尔兰教会派白兰德医医院,位置在站前区八田地里,这是中国东医院,营口因而成为医院的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医院有房舍60余间,男女病床65张,医护人员10余人,成为辽南地医院。医院是教会医院,求医者不论其肤色和国籍,一视同仁。
光绪二十五年(年),营口鼠疫大流行,市民死亡人,其中日侨2人。因此,日本派医生酒井荣次夫医院。光绪三十二年(年),居住营口的日医院,有病床83张,专为日侨服务,医院,医院处。
年,营口开始海口检疫工作,但被外国人掌握。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和税捐督办会商,由驻营口辽沈道尹为总办,医院,首任院长为伍连德,该院开启了国人掌握海口检疫权的先河。
伍连德所著《中国医史》记载,医院“有一前楼,计英尺宽,包括一般病房、手术室及诊断室,其次是个消毒楼,后面是隔离楼,耗资1万两,设45张病床,设总医官1人,医官6人,看护男、妇女各若干人”。
年10月,鼠疫由俄国传到黑龙江,迅速蔓延到东北三省,染病而死的有6万余人,疫情震动朝野,波及中外。伍连德担当扑灭鼠疫的重任,采取一系列正确而有力的措施,仅用4个月,就扑灭猖獗的鼠疫,受到各国的赞言而蜚声中外,为中国医学赢得了国际荣誉。
作者:于阜民(营口市历史学会顾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