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称,始于战国。秦设博士官,掌通古今。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在学府中设博士,如晋有国子博士、唐有太学、国子诸博士,作为教授官。
清末及民国时期,营口地区曾经出现一个闻名中外的科技奇才,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炮舰和潜艇设计专家,还是华文打字机的发明者,被“欧人誉为异才”。他就是著名的科技奇人赵厚达。
赵厚达(年—年),原名宝田,字兴三,熊岳望儿山人。幼时异颖,少负大志,发奋学习。赵厚达能够志坚苦行,与他的父亲赵德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父是一位意志坚强,具有强烈正义感的爱国志士,因家庭贫寒而失学,改习武艺。日俄战争时曾任昌图、同江子等处河防统带。“逼两强之间,中流砥柱,不稍屈抑,每向上峰胪陈国事多中肯要,后以罢差归里。”
父亲不畏强虏刚直不阿的性格和爱国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幼时的赵厚达。十四岁时,赵家被土匪抢劫一空,更不幸的是父亲不久也离开人世,赵厚达不得不辍学。在姑母帮助下,赵厚达与开原的王毓贤完婚。此时赵家已贫困潦倒,但赵厚达励志读书,其志感动亲友及夫人,在大家的资助下,幸运地进入盖平县简易师范读书。毕业后入省城方言馆学习外语,不久转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到日本后他产生了学工科的念头,于是回国改学青岛工业大学。时逢欧战爆发,德国放弃青岛,学校停办。赵厚达又入上海同济医工大学机械电工科,在这里他学习刻苦,以优异成绩毕业。民国七年(年),以杰出人才当选为北洋政府众议院议员。参政后,他看到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料定自己无法施展救国报负,于是毅然弃政求学,锐意深造。
赵厚达前后求学得益于贤妻王毓贤的鼎力相助。王氏自幼读书,曾经在奉天省立第二女子小学教书多年,以自己的私房积存和薪俸帮助丈夫读书。赵厚达弃政后,王毓贤千方百计为他筹措学费,支持他出国学习。赵厚达先赴美洲考查,后至欧洲研究工艺。在欧州时进入瑞士曲理兵工大学研究科。后来以优异才能被聘为瑞士温特图城苏氏兄弟工厂工程师及丹齐自由市丹齐造船厂工程师,在这里他如鱼得水,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取得了突出成绩。
因为成功地设计了炮舰和潜水艇,赵厚达被“欧人誉为异才”。民国十二年(年)春,获丹齐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工作之余,他还译著了《机械原件学》、《德华大字典》,并研究华文打字机。
赵厚达学成后并未留恋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和多方挽留,怀着为国效劳,为乡梓服务的赤子之心载誉回国。时任奉天省省长的王永江(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早闻赵厚达为“奇人”,十分器重他的为人和才干,派他参与筹备成立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成立后,聘任他为该校理工科学长(院长),同时又兼国立沈阳县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陆军修机司监理、鞍山振兴铁矿公司顾问。其间他所任职的东北大学理工科办得十分出色,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才干,建议筹建东北大学工厂,得到批准后,于民国十三年(年)亲自赴德国采买理化仪器,订购工厂用的机械,供理工两科实习之用。由于积劳成疾,不幸于8月在德国病故,享年35岁。
赵厚达是营口市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亦是辽宁省最早的工学博士。他是一位优秀的炮舰和潜艇设计专家,也是一位学有建树的科学家、发明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不被贫困所羁绊,不为荣华所裹足,刻苦钻研,乐观向上,为科学而献身,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辈学习。
作者:王金令营口市历史学会理事长
来源/营口日报 编辑/姜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