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老和尚常常劝人念佛,这个校长看了些佛书,有一天向老和尚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他看到这个书上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既然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那我们何必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老和尚听了以后就跟他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道理」
老和尚问他:「自性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从哪里分界限?唯心净土跟西方净土边界在哪里?」谛老法师这样一反问,这一位居士想了半天,好像分不出边界,没有界限。老和尚说:「对了!确确实实没有界限。」自性弥陀跟西方弥陀没有界限,自性是从理上讲,西方是从事上讲,理事是一个。理是事之理,事是理之事,诸位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念佛那个心就定了,你就不会怀疑。
古人也提出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实不去是从理上说的,决定生是从事上说的。那么佛号要不要念?要念!你要是执理废事,换句话说,你还比不上谛老法师念佛三年的那个锅漏匠徒弟,人家站著走,预知时至,你有这个本事吗?
第二种人不懂理,完全是事修。所以,莲池、蕅益这一些大德们,常常警告学人,如果执著理,不在事上用功夫,执理废事,你的修学决定是失败的,你不能成功。反过来讲,如果你执著在事上,你不明理,完全在事修,古德讲:「不虚入品之功」,三辈九品你决定有分。事到一定程度跟理就圆融了,单单明理,没有事修,那个理没有办法融事,当中有障碍。所以事到什么时候融理?心地清净。为什么?清净心就是理,清净心周遍法界,哪有边界!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的。谛老法师说的是真实的例子,一点都不假。
我们再看倓老《念佛论》里面所说的。《念佛论》是他老人家在香港讲的开示,大光法师笔记的,这个小册子对於接引初机非常好。前面三分之二广泛介绍佛法,各宗都提到,后面完全讲念佛,赞叹净土。末后他老人家举了三个念佛往生的例子,这是老法师亲眼看见的。
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
第一个修无师。哈尔滨极乐寺是老和尚建的,老和尚建这个道场之后,要将这个道场兴隆,所以举办一次传戒法会,这是佛门佛寺里最殊胜的、规模最大的法会,请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作得戒和尚。在戒期筹备期间,修无师来了。他从外地来的,修无师是营口人,想在戒期当中帮忙,用现在话来讲,做义工。寺庙里对发心来帮忙的人都非常欢迎,就问修无师:「你能做什么?」修无师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做泥水匠的,是粗活,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出家之后,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发心在戒期当中照顾病人,伤风、感冒在传戒期间是免不了的,他讨这一份工作。
那时候住持是倓虚法师,当家师是定西法师。这两位老法师以后都到香港去了,也都在香港往生。工作分配过了不久,修无师就来见老和尚,见当家师,说他要走了。倓老很有修养,你是发心来帮助的,你要走也不好意思留你。定西法师修养比老和尚要差一点,所以脸上马上就摆出不高兴的样子,而且责备他,既然来发心,就应当戒期圆满之后再走,戒期是五十三天,你不应该没有长远心,中途而退,这个功德就没有了。
修无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两个老和尚一听,这不是普通事情,就问他:「你哪一天走?」
修无师说:「就是十天之内,没有确定哪一天,就十天之内。」
要求当家师给他准备两百斤柴火,准备火化用。这是大事情,不是普通事情,而且在这个大法会当中,这样殊胜的事情很难得,非常希有。所以当家师就答应给他准备后事。
到第二天,修无师又去见老和尚、当家师,向他们告假:「我今天就要走!」这个措手不及,所以定西师赶紧替他准备。寺庙后面堆柴的这个房间,在那个地方临时给他搭个铺。他还要求希望能有几个人帮他助念,送他往生。当然乐意去助念送他的人很多,这个事情很希有,功德非常殊胜。
坐在这上面的时候,助念的同修就要求修无师,说:「过去这些大德往生,都会作几首诗,作几首偈子,留给后人作纪念,你老人家也给我们留个纪念吧!」
修无师就说老实话,他说:「我是个老粗出身,不认识字,我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不过我有一个老实话可以告诉诸位,『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就算是做个纪念吧!」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念佛号送他,大概念了一刻钟,他就坐化了。他往生的时候是在临时搭的一个铺里,盘腿坐著走的。就在极乐寺戒期当中。
谛闲老和尚到极乐寺的时候,听到修无师往生的这桩事情,非常赞叹!认为这才是真正出家修行的好榜样,往生这么自在,这么潇洒,都是没有念过书的人,不认识字的人。可见得知识多了是魔障、是障碍,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人老实,老实人都有成就;书念多了就不老实,成就就难了。这是一个出家人念佛往生的例子。
一心念佛,专讲《阿弥陀经》
第二个是郑锡宾,郑锡宾是位居士。郑居士是念过书的人,是个生意人。倓老法师在山东青岛创办湛山寺,他是在那里皈依的。学佛之后,他学会讲《阿弥陀经》。於是生意也不做,到处劝人念佛。他常到乡下那些小地方去给人讲《阿弥陀经》,劝人念佛。他家人很反感,说:「正经事情生意不做,学佛学迷了!」
有一天在外面讲完经后,他就跟几个老朋友说说:「我要走了,麻烦你们给我租个房子。」
这些朋友听了奇怪:「你要走了还租房子干什么?」
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怕死在人家家里不方便,你们给我租个房子。」
这些朋友一听,问他:「你真有本事走?」
他说:「真的!」
那个人说:「那没问题,到我家去」;这个人说:「到我家去!」都不忌讳,你真有本事往生的话,我们都欢迎。这就到他朋友家里去了。朋友家临时给他打扫一个干净的房间,他老人家也是盘腿坐在那里。这几个好朋友也是来看他怎么走法。他要求大家念佛送他一程。大家也要求他:「你得作几首偈、作几首诗,给我们留个纪念。」他说:「不必!你看我这个样子,这就是最好的纪念。」好!大家给他念佛,也是念不到一刻钟,他真走了。讲大经之后什么事也没有,去的这么潇洒!这么自在!以后他的弟弟来替他办后事,看到哥哥这样,弟弟也念佛了。三年之后,他的弟弟也往生了。不过比哥哥差一点,他在病中往生的。
这是举一个男的居士,他是倓老法师的皈依弟子,一心念佛,专讲《阿弥陀经》,其他的不会也不学,就一门,能念到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自在往生。
湛山寺的女信徒
第三个例子举的是一个在家的女居士。他老人家举例都很有趣味,一个出家的,一个在家男居士,一个在家女居士。
这个女居士住在青岛,是湛山寺里的信徒。湛山寺每一个星期有一个念佛会,她是念佛会里面的一分子。但是这个人不认识字,家境很苦,他先生是在码头上拉黄包车的。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有收入,所以日子过得很苦。一家四口,她有两个小孩都很小。每一个星期天湛山寺念佛会她都参加,在厨房里帮忙洗碗、洗东西。由此可知,她是贫贱人家,没人瞧得起她,平常谁注意到她!到寺庙里也是做苦工的。
她是中午走的。早晨吃早饭的时候,告诉她先生,她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劝他好好的照顾小孩。她的先生听了很生气,说:「我们家已经穷到了这种程度,还说什么风凉话!」拉了黄包车就走了。她又把两个小孩叫到面前,叫小孩要听他爸爸的话。小孩不懂事还太小,一会儿就出去玩了。
到了中午,小孩肚子饿了要吃午饭,回家去找妈妈要吃饭了。回去之后,看到妈妈没做饭,妈妈坐在床上已经往生了,这才哭哭啼啼的告诉邻居。邻居一听说,早晨满好的,还都见了面,到他家一看,端端正正坐在床上,换了干干净净的衣服。到码头上把她先生找回来,再去通知湛山寺念佛会。念佛会这个时候对於这一位居士才佩服,才知道人家天天在洗碗,帮忙工作,那才真是身心清净,一切放下,那是真修行人!这是在青岛的事情。
这一些给我们念佛人做了最好的榜样。古德常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在这个世间跟人有什么好比的?有什么好争的?那都叫妄想,大错特错!凡是真有成就的人,确确实实於人无争,於事无求,他只求西方极乐世界。你们怀疑那是假的,他不怀疑,他真走了。你怀疑,西方极乐世界跟你没分,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其间得失利害天壤之别。
学佛学什么?一句「阿弥陀佛」。我这么多年的体验,也常常勉励大家,真正上根上智就是一句佛号,那叫真智慧!没有闲岔,没有夹杂。如果觉得这一句佛号还不行,还得加一点,那就净土三经、净土五经,帮忙你、调剂你。如果觉得还少了,还有《净土十要》;还要多一点,恐怕往生未必可靠,这是真的!为什么?多了,杂了,决定有障碍。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它精彩的地方就是专精,这一句「阿弥陀佛」谁不会念?谁不能念?各个成就,不可思议的成就!
佛在经上讲的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古来的这些记载的我们也不完全肯定,眼前你亲眼看见的,你信不信?你说这些是倓老法师看见,我没看见,那就没有法子了。要自己亲眼看见,那也要大因缘、大福报;你没有这个福德、因缘,你看不见。你能够相信等於亲见。
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在台湾就不少。台湾这四十年当中,我们没有正式统计,概略估计绝对不会少过五百人。这么一个小岛,有这么多人念佛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真正不可思议。按照比例来说,称它「宝岛」,真是名副其实!
所以,事实、理论、方法都明白了,都清楚了,没有疑惑了,这个时候下定决心求生净土,一句弥陀老实念,没有不成就的。他们这些人能这样自在走,我为什么做不到?这个要认真的反省。
世间所有一切统统是假的,不但是假的,统统都是障碍你往生的,能不能舍弃?一定要舍弃!不能舍弃,纵然往生也不自在。自在是决定往生,而且品位都在上中位,不在下品。下三品不可能走得这么潇洒!走得这么自在!
临命终时有病苦往生的,那个品位是中下,不会在上三品。为什么人家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我们今天要争、要跟人家比的,应该跟他们去比,那就对了;跟世间人比名闻利养,那你就错了!这是真正错了。
好,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心随佛现,心外无境,全佛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净土方显唯心,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千万亿程,去此不远,心作心是,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万德洪名,能灭众罪,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纯熟,且可福慧增长,临命终时,圣众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花开得见,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