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disease/a_5414350.html
营口商贸文化—西部商业街的发展
清咸丰十一年(),营口正式对外开埠,当年5月23日,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乐乘斯福因库斯号军舰驶抵没沟营口岸,随后乘小艇赴牛庄查看。洋人因见牛庄的枭姬庙码头铺商较少,且距入海口处的没沟营口岸较远,不方便大型轮船停靠,考虑到不利于他们的商贸往来,不愿将领事馆设在牛庄,而更愿意选择没沟营(营口)开设领事馆。于是在当时的营口三义庙暂作领事官寓所开始领事工作,营口替代牛庄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也是东北第一个外国领事馆开设地。
(辽河冰封期间,营口港货场储存待运输的大豆。)
洋人正是看中了营口特殊的经济地位,由于对外开埠,本已经繁荣的经济更是如虎添翼,市街从此异常喧嚣,每日里是人来车往,辽河河道里来往的船只更加拥挤,码头上的货物一眼望不到头。当时有句话说“装不完的上海,卸不满的营口”,似乎展示了营口这座商贸都会的城市容颜。
(辽河码头的装卸)
营口开港以后,中外客商蜂拥而至,促使营口的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同治元年()即营口开埠的第二年起,这条营口西部繁华的商业街更是涌进了大批的商家入驻,先后有东永茂、义泰德、永顺泰、永同庆及以瑞昌成和世昌德等大屋子与银炉为代表的西大街上知名的老字号在营口开办。
由于营口商界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很强,保证了营口埠内的商业贸易有序发展,形成了令人称道的商业习惯,即委托制,就是在商业交易时由委托商全权处理货物交易,故而营口的商业以发行和代理业为主流,称为大屋子,批发为主,兼有零售,以自己的名义,帮助客商进行货物买卖,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
(营口早年的大车店)
营口商业中的佼佼者大屋子的货物少者二、三种,多的达到十数种,他们经常注意商业变化情况,为谋求利益,在经营买卖的同时,为委托者准备客室、伙食及仓库等设施,并给予货物的搬运和现金垫付等方便条件,尤其是在开河前准备好房间以待客人,结冰期前欢送归乡,一般的大屋子有常住客数十人之多。
(营口“大屋子”)
再有同样以获得佣金为目的的行业就是经纪人,他们本身不开设店铺,只做专为商人交易的中间媒介,棉织布、杂货、牛马、房屋必须经过经纪人之手,其他的用不用经纪人由商人自行决定。但谷类的交易有必须经过经纪人之手的硬性规定,到后来执行的不是那么严谨了,经纪人可随意兼业,但每天必到各商铺询问货物的供需情况及行市状况,消息非常灵通。
营口在近现代还特别时兴联号经营,联号是商号间一种联合的形式,可以保证买卖做的稳当,交往相对宽泛,互相之间进行货物交易,形成联号制度。联号是资本相同的商号,而会计是各自独立的,即联东不联财,从资本关系来看,联号之间能保持相互联络,互通商业信息,但需要各负盈亏,当联号出现危机时,可以互相以资金进行援助,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张商业势力,扩大经营范围和贸易量。
尤其当营口是东北唯一的贸易港时,营口与东北内陆腹地进行交易,主要以奉天、吉林和辽西方面为枢纽地,设置联号或分号,以便从事大批货物的贸易,当然,联号的资本也是很雄厚的。
良好的商业习惯,促进营口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营口西部的整条商业街繁荣兴旺了百余年。
参考文献
《辽宁地域文化通览》
《西市历史文化概览》
《营口市志》
Theend
—营口文旅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