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六月
07
影尘回忆录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音频
来源网络
▼滑动 “感应”这回事,也同样让人不可推想。有显感冥应的;有冥感显应的;有显感显应的;也有冥感冥应的:这里边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
例如世间人有很多做好事而得不到好结果的,也有作坏事反而得到顺利的,这在“罪”“福”“损”“益”方面,是各有各的增长,各有各的距离。有些人专门做善事,当时就立竿见影有效果,这是显感显应,人人都晓得的事。也有做坏事当时还有好反应的,也有做善事,得不到好成效反而有些小的不幸事件,或者自始至终,都是坎坷叵测,拂意违心,这个也不能就认为是没感应,而是在冥冥中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者把福临祸至的期限提前与延后;或缩短与延长。在定业之中,善业受善报,有一个段落,恶业受恶报,也有一个段落,先受善报,后受恶报;或先受恶报后受善报,这要以各人的定业与感应而定。所以总括的说一句,十法界的因因果果,都没有出乎“业,”不过有善恶之分罢了。善业可以超脱,恶业可以堕落,善业大的,可以为人,可以升天,可以成声闻缘觉,菩萨,佛。恶业大的可以转修罗,下地狱,堕恶鬼,转畜生,都离不开这个“业。”所以“人生是业力的俘虏,一切受着业的支配!”
这句话意味深长得很!在十法界里面,无论是四圣六凡,没有一个不受业力支配的。不过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善有恶,有染有净。例如同样的四谛,六度,十二因缘;同一样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同一样的常乐我净。然而在位次上却是支配着各种不同的根性,这就是因为业感不同,而得的报应亦不同。在“十如是”称为“如是力,”因为各自的相性体不同,而发出的力、作、因、缘、果、报、亦不同。乃至本末究竟亦不同。拿佛来说: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福慧两足,万德庄严,这也是因为有三阿僧祗劫的善业所庄严,观察十方世界,因缘成熟的时候,还要示现色身,受生作佛,这无一而非因缘,无一而非感应。我为什么说这些话呢,就因为人生到处是感应,到处是因缘。无论富贵贫贱,苦乐悲欢,贤愚不肖,得失荣辱,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感应,而随顺各种不同的因缘。
拿我个人来说,四十三岁出家,在出家以前的四十几年里,也是劳劳碌碌,世事浮沉。虽然没享很大的福,也没受很大的罪。每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往往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少年来,都是在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境遇里生活着。回头想一想,过去的刺激,和过去的挫折,都成了现在的阅历和经验。
出家以后,还是以个人夙现的感应,而任运各种不同的因缘。我一生的遭遇,和一生的因缘,在事前我个人也不敢预想,只有以“直心是道场”任运而去。凡事不可强求,等因缘成熟之后,自己也不知其中的所以然。
拿修庙的事情来说,这都是因缘,并不是我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四十三岁才出家,出家之后,到南方学几年教,回到北方来,自己也不过是个穷和尚,那还有力量修庙。可是现在想一想,无论好也罢,坏也罢,总算建立了七八处道场,能够让大家聚在一块,住持佛法,办道修行,这都是因缘和感应。我常说,这些因缘和感应,并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无论在任何地方建立道场,这都是大家多生多劫的感应道交,因缘成熟。我不过在这种成熟的因缘里,作一个引酵,当一个推动者。因为因缘未凑合的时候,在某一个过程中,要往一块收摄,在收摄的时期,必需有一个名义,几十年来,我就是担任着这种虚名义;来往一块撮合,实际上福报还是大家的。在任何一个地方建立道场,建立丛林,那是佛法与那一方的人有缘,也是那一方的人与佛法有缘。不然,我一个穷和尚,两袖清风,不要说没钱盖庙,就是有钱的话,也盖不成功。
所以凡事不可强求,强求就要出毛病,几十年来,无论盖庙或办学,都是“因缘时节”成熟去找我,我绝没分外去强求。因缘找人,事情就好办,人找因缘,事情就不好办,这是过去我在修庙办学中所得的经验。
最初发起修庙,是在营口。其次是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绥化法华寺;青岛湛山寺;天津复兴大悲院,这是几处比较规模大的。其他在东北还有十几处小庙子,直接或间接都有些关系。自出家后从南方回来,就为这些事忙碌,一直到现在,还没忙完。这也是因缘赶的,事情临到头上,没办法,只好出来给大众作公仆,竭诚为大众服务。不过论功德还是当时发心的各位居士和后来诸位法师的,我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只是应一个修庙的虚名而已。
先说在营口修楞严寺的起因:是在一九二一年我从井陉县讲完经回北京之后,预备去奉天,应万寿寺办僧学。因为那时时局转变,新人当政,各地方正闹毁庙兴学,弄得出家人日不聊生。有知识;有联络的人,对少部分庙产还能守得住,如果是一般无知无识的出家人,自己行为再不正经,使外人有所借口,那就更无法挽救了。奉天万寿寺,在关外很有名,产业也有,赶到拆庙兴学之际,如果自己对公益事业上,没有一点名义,没有一点表示,想保住自己的庙产,这在理论上是说不过去。于是万寿寺就借这种机会,预备办僧学。这样一方面对外说话有藉口,一方面对佛教本身上说,还能培养弘法人材。
最初办学要招生,学校里要请一位主讲法师,万寿寺,就早把这事委托禅定和尚,禅定和尚说:
“这里办学和上学的,都是北方人,如果请一位南方法师言语不通,两下都不合适,可请北方人,倓虚法师任主讲吧!”
于是招了廿名学生,(第一期有澍培法师)请了万寿寺方丈和尚的一位戒兄弟当监学,省缘和尚任校长,就这样将将就就的我在那里连当了三年法师。为什么说修庙,倒先说办学呢,原因是为办学,方引起了修庙。
事情还要从因缘感应说起。是因为我在北京应万寿寺之邀,去奉天办僧学,中间经过营口,遇到以前在宣讲堂的几位朋友,有王志一,陆炳南,于春圃,陶海澜,毕云桥,魏恩波,戴子常等几位居士。
过去我在营口宣讲堂,以至我开药铺的时候,我们几个同人就在一块研究楞严经,经过七八年的工夫。我出家后,他们还是继续研究,他们鉴于营口没有佛法,虽然有一两处小庙,一两个出家人,也和普通庄稼人一样,对佛门的事一点也不懂。
他们大家,为了想在营口弘扬佛法,同时还为了我们曾在一块研究了多年的楞严经,为我作一个纪念,所以提倡请我在营口主持建立一所楞严寺。
修庙的事,当然我很赞成,不过我知道他们几个人的力量很薄弱;而且在过去也没有盖庙的意思。不过这一次看到我回营口,大伙聚在一块像说笑话似的,就要建丛林,真是谈何容易!当时我也对他们大家说:
“如果你们要修一座小庙还可以,建丛林恐怕很难办!”
说这话时,有陆炳南居士在旁,那人有毅力心直口快,他张口就说:
“就怕我们大家的志向不坚固,如果志向坚决,世间没有不成的事。”
虽然这样说,我总以为这是大家在一块说笑话,况且在营口我离俗家很近,不要说庙修不成,就是修成,我也不能在这里住,何况他们大家也没有那种力量。
吃过饭之后,我以为他们大家对修庙的事,像小孩闹儿戏似的,说说就算了。谁想到他们说办就办,陆居士马上领我到讲堂后面去看地方,他指着一块七十多亩地的园子说:
“法师!你看这块地,有多么好,也没有什么高低不平,占的地位也好,离讲堂也很近。”
我看那块地,平平正正,像一块手掌似的,果然很好,当时还种菜园子,我问陆居士:
“这是谁的?”
他说:“不知道!”
我说:“你们妄想太大了!根本自己又没有钱,地方还不知道是谁的,就打算在人家地里盖庙,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后来无论说什么也不成,他们一定要盖庙,王志一居士马上取一张毛头纸递给我:“就请法师画图。”
我迎和着他们的心理,像逢场作戏一样,便按照丛林里的格局,画了山门、天王殿、大殿、藏经楼、(带法堂)后院、还有两边的配房,都大致画出来一个轮廓。
◆第一章幼年时代的梦境〖有声书〗
◆第二章求学时代的暗示〖有声书〗
◆第三章死而复生的悲剧〖有声书〗
◆第四章命运蹉跎遭坎坷(上)〖有声书〗
◆第四章命运蹉跎遭坎坷(下)〖有声书〗
◆第五章中年以后的处境(上)〖有声书〗
◆第五章中年以后的处境(下)〖有声书〗
◆第六章出家的前前后后(上)〖有声书〗
◆第六章出家的前前后后(下)〖有声书〗
◆第七章观宗寺佛学时代(上)〖有声书〗
◆第七章观宗寺佛学时代(下)〖有声书〗
◆第八章随谛老到北京(一)〖有声书〗
◆第八章随谛老到北京(二)〖有声书〗
◆第八章随谛老到北京(三)〖有声书〗
◆第八章随谛老到北京(四)〖有声书〗
◆第九章观宗学社二年(一)〖有声书〗
◆第九章观宗学社二年(二)〖有声书〗
◆第九章观宗学社二年(三)上〖有声书〗
◆第九章观宗学社二年(三)下〖有声书〗
◆第九章观宗学社二年(四)〖有声书〗
◆第十章离开观宗寺以后(一)〖有声书〗
◆第十章离开观宗寺以后(二)〖有声书〗
◆第十章离开观宗寺以后(三)上〖有声书〗
◆第十章离开观宗寺以后(三)下〖有声书〗
◆第十章离开观宗寺以后(四)〖有声书〗
◆第十一章井陉弘法第一声(一、二)〖有声书〗
◆第十一章井陉弘法第一声(三)〖有声书〗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点击右边“好看”给我一朵小花一个鼓励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