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集美这些村庄,藏着高颜值图书馆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a_4784152.html

窗明几净

高大的书架延伸至屋顶

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摊开书籍

鹅黄的光点在纸面上跳跃

树叶与书页的沙沙声成了最佳伴奏曲

缤纷的世界从书脊处缓缓溢出来

在集美

村居里的孩子们有了新的好去处

远离油烟缭绕的书桌、逃开逼仄嘈杂的街巷

他们的第一堂课后课

是在公益图书馆的静谧中度过的

近几年来,集美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乡贤推动文化自治,以公益号召村民力量,推动乡村图书馆建设。如今,乡村图书馆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1

社会众筹建馆服务人数超4万人次

浒井社区是来厦务工人员的最大聚集地之一,流动人口占比90%以上。这里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缺乏安全的学习活动场所,课余生活乏味。建设浒井公益图书馆一事应运而生。

浒井图书馆依靠社会公众筹款集资,许多志愿者出钱出力。房东陈宝卿一听说要办公益图书馆,主动减免房租;设计师许长兵无偿提供场馆设计方案;丁勇积极链接各种资源,为图书馆起步牵线搭桥;一大批爱心人士通过“流动儿童融入计划”慈善基金捐赠善款与物资。去年六一儿童节,浒井公益图书馆迎来首批小读者。

图书馆划分为儿童区与成人区,还配套桌游室、植物生态园等。同时与社区书院建设相结合,开展亲子绘本、周末影院、生态小组等活动。不仅如此,图书馆还是一个居民互助平台,培育孵化各类居民主体的社区组织。

截止年10月,图书馆会员人数达到了名,图书借阅量本,服务人次突破4万人,开展课程节,举办活动42场,累计时长小时。2

图书馆+艺术馆公益教育丰富多彩

李林村公益图书馆的创建人是蔡妙香。她自费装修家中房屋,定位为艺术图书馆,将美育融入教育,结合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做导入读书会,传诵乡俗乡贤故事。邀请公益讲师,开展国学、流体艺术、烘焙、急救、口腔养护、垃圾分类、中草药识别及种植、闽南童谣、田野格子童玩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

李林公益图书馆建成后,孩子们终于有了徜徉知识海洋的乐园,村民也可以在图书馆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图书馆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根植农村,面向农村,回馈农村,传播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化,是村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便捷渠道,为村民提供安静良好的学习场所,丰富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

文化沙漠变人文绿洲

文创产业悄然落地

年6月1日前,港头村一度被称为“小香港”。村庄居民以大量来厦务工人员组成的暂住人口为主,文化水平偏低。人文环境的缺失使得村庄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格外令人头疼。

80后法警颜钰棚有感于家乡困顿现状,急切期盼通过文化知识引导,进一步美化家园净化身心,变“文化沙漠”为“人文绿洲”。颜钰棚和紧随其后的“颜钰棚们”积极行动起来。场地租金太贵,自家车库腾空改造;建设绘稿无从下笔,设计师朋友免费助力;木工自学,书院自搭;缺图书,向社会公开募集,集美区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支持;缺人,向社会招募,与理工创新创业协会、软件学院志愿者协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年儿童节,后溪镇港头村“萤火虫”公益图书馆正式亮相,惊艳了一方小城。如今,图书馆逐渐成为港头村的能量核心,一些自治理念和措施在这里酝酿、实施。村民自发改造周边人居环境,整理公共水沟并完成绿化方案;无偿提供自家绿植,一起美化公共绿地;捐出建材完成房前屋后环境……文化的振兴,带来产业的振兴,这里成为新的引力场。以图书馆为中心,民宿、古琴馆、汉服体验馆、陶艺馆、梅高学堂、初心院等等一大批可自我造血的文创产业在这里集聚,最终衍生出港头村文化艺术节。

期待更多人加入公益图书馆建设

满足孩子们的“读书梦”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gr/7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