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那里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
这年过到了初六可能大家会觉得应该已近尾声了吧。错了,可能您还不知道,大年初六里的习俗可是不少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了解,看看初六里的习俗都有哪些,不知道的咱也补上!
送穷
自从有了财神,这些习俗多在普通百姓中流行。到建国前后,辽南“送穷”习俗已经处于尾声,今天此俗似乎已消失殆尽。
“穷神”是谁?《金谷园记》记载,“穷神“是上古高阳氏的儿子瘦约,他喜欢穿破旧的衣服,吃糜粥。人们给他穿新衣,他就撕破或者用火烧成洞,宫里的人称他为“穷子”。瘦约正月末死于巷中,所以人们在这天做粥糜、丢破衣、在街巷中祭祀,名为“送穷鬼”。
唐朝送穷习俗普遍流行,时间在正月末,即晦日。姚合有《晦日送穷三首》,其中一首描写岁时送穷的情景:“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韩愈在元和六年(公元年)写了一篇《送穷文》,为我们留下了生动的送穷活动画面;他们在正月晦日这天,让仆人“结柳作车,缚草为船”为它在车上套上了牛,在船上竖起了帆,并备了行路的干粮。然后给穷鬼作了三个揖说:听说你要走了,我不敢问你要到哪里,但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车船和干粮。今天是个好日子,可任行四方,请用一碗饭,请饮一杯酒,带着你的亲朋好友,离开我这旧地方,寻找新的居所吧。
调查发现,盖平以南农村,送穷的习俗在建国前后还是有的,其仪式是在初五的天一亮把扫地的垃圾以及从锅底掏出的灰一起倒在十字路上,浇上一碗饭,烧香、焚纸、放鞭炮,叫送穷。
有的人家,在十字路口弄点好土,拿回家洒在灶坑里,曰送穷土,取富土(新土),祈求穷土四散,富土进家,今年粮食丰收。这种仪式实际是一种祈丰收仪式,粮食丰收了,穷神自然退位了。
接财神
老营口人引以为傲的“老爷阁”供奉的就是武财神关羽和赵公明。
五路财神,也称路头神。民间传说的五路财神,既东路招宝财神,西路进宝神,南路利市神、北路纳珍神、中路玄坦财神,合称五路财神。五路财神也叫五星财神,属于“偏财神”。他们是兄弟五人,生前动富济贫,死后百姓供奉他们为财神,希望他们继续庇佑穷人。
什么时候开始敬奉财神?
辽南广大农村接财神大多数在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发纸”时,按着灶王神像上的财神方向去接。商家有初二或初五接神的,而以初五接财神的多。
营口市清末民初以南方商人居多,故从初五接财神者盛,从京津风俗者少。《清嘉录》中有一首清人蔡云的竹枝词,即写此俗。诗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忽忽抢路头。”旧时营口市内商家初五早早起来,在财神像前上一柱香,摆供品,到门外鸣放鞭炮。商店主人对来买东西的顾客笑脸相迎,尤其第一位顾客是热情有加,认为他会给今年带来好运。今天这个习俗在营口的大部分商家仍然沿袭着。相信有财神的人不会太多,但祈盼好运还是人人有之,此乃该俗沿续不衰的动力也。
开市大吉
营口在清朝中后期乃至民国是东三省重要商埠,轮轨交错,商贾云集。商家有五帮十五类,大户千余家,小户数不清之说。这些商户从初一至初五的五天里绝大部分都上板歇业,个别的小油盐店在护窗板上开一个带推拉的小窗口,接济那些年货办不全的主顾,直到初六以后才正式开业售货。
开始售货,旧时称开市,有大开市和小开市之分,小开市是正月初六,大开市是正月十六或十八。旧时过年,家家户户年货办的即齐全又充足,商家开业也没买卖可作。一些大商号和银炉雇的伙计都放了长假,等到元宵节之后才能回来,尤其银炉当铺和钱庄更是遵旧制。因为别的商店是收钱出货,而银炉、当铺和钱庄是以物换钱或有人取钱,这在“大年禧”日子里是不吉利的,所以等到年也过了,节也过了的正月十八带有发字音的日子再开业。
过了破五,年禧日子就基本过去了,初六的鸡叫时大部分商铺都起来在财神、利市天官前上香、焚纸叩首,然后请到街上化(烧)了,谓之送神。后来人们认为财神不能送,故只在门口放鞭炮。伙计们玩命晃算盘,口曰:“算盘一响,黄金万两”;有的用秤杆敲打秤盘曰:“响响当当,大吉大利。”这时又有人来唱“喜歌”,掌柜为了讨个吉利,也许多给几个赏钱。在热烈的气氛中,店铺打开护板,露出了“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对联,开始正式营业。
《营口县志》记载:“及初六日,商户开市,昧(天不太亮)爽起,焚香拜神,燃爆竹启市门,交相拜贺毕,仍旧开张”。临近的岫岩县,海城县的志书上都有类似记载。此俗在营口市内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仍有初六开张,鸣放鞭炮,祈祝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仪式。
作者:王金令,年生。沈阳师范学院(沈阳师大)本科毕业。曾任营口市教育局党委常委、营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历史学教授、营口市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曾主笔《营口简史》、《营口通史》和《辽宁地域文化通览·营口卷》副主编,曾在国家、省和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鲅天下获得作者授权发布,在此鸣谢。王金令、张春彦、王峭共同编著的《营口民俗文化》一书现已出版,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