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 http://pf.39.net/bdfyy/bdfzg/141219/4540729.html洼坑甸
洼坑甸包括今西市区胜利办事处凯旋、利群、新生、升平里。南北三个大院,就像北京的天桥,是打把势卖艺,说书唱影,撂地摊卖大力丸的地方。闲杂人等无事就到洼坑甸溜弯,闲逛、看热闹。它给营口人留下许多可回味的记忆。洼坑甸有个卖艺的叫“花枪刘”。他给营口人留下一句俚语“花枪刘的把式,光说不练”。洼坑甸有几家茶馆,唱东北大鼓的,唱河南坠子的,说评书的,茶客不为喝茶而是去听书。洼坑甸最大的茶馆是“老夏家茶馆”,是唱评剧、二人转、驴皮影的地方,也有茶座。在洼坑甸有个用筷子摆楼吸引观众的人,人称筷子楼赵二楞,他卖大力丸和刀伤药。他给营口留下一句民间俚语:筷子楼的刀伤药——假的。洼坑甸里有几家饭馆,其中一家名连发顺,民间俚语:连发顺的包子——个大馅肥。洼坑甸里有师徒二人撂地说相声,师傅叫崇寿峰(艺名徐狗子),徒弟叫于春明(艺名小北瓜)。这里还有摔跤、举墩子、拉洋片、打十不全、练杠子等等,好不热闹。
大官塘早年营口最缺的是人们能够饮用的甜水,营口人只能饮用坑塘里积存的雨水,坑塘水不卫生,极易引起流行病。后来官府指定三处坑塘为官塘,即大官塘(今营口市信息技术学校附近)、二官塘(今华夏大酒店北,平安路西)和三官塘(医院大塘,在今市公安局南加油站处)。所谓“官塘”,即由官府雇人看管,不准居民往坑塘里乱倒杂物,并修上护栏,以保护塘水清洁。年,营口修建了自来水,已输送到营口城区,但自来水需花钱购买,大多数贫苦市民仍以官塘水维持日常生活。年左宝贵在营口督修炮台时,曾修“回回塘”一座,专供回民饮用。所以,营口人对大官塘仍以地名存在而流传至今。
水晶宫有大小两处,位于今西市区渔市办事处境内。营口早年的地势并不平坦,而是坑塘棋布,沟渠纵横。所以营口有很多塘,如大官塘、二官塘、三官塘、回回塘、张家塘、王家塘和众多无名之坑塘。也有许多潮沟通往城区,为便于人们通行而建了许多的桥,如大白桥、东双桥子、西双桥子、中华桥、罗锅桥等等。
早年的大小水晶宫里是官民杂居之地。营口重要官厅,如道台衙门、同知衙门、渔业局都在这里。营口一些著名的商号如裕增祥山货庄在水晶宫里建有60多间的大瓦房。东北日报社营口分社,起顺镖局也在这里。早年的大小水晶宫里是营口繁华地域。
据《营口县志·礼俗篇》记载:“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赴墓焚帾奠祭,僧建醮於的大水晶宫之河畔,施放河灯,为盂兰会,以超渡亡魂”。从这段记载可知,当年的大水晶宫有潮沟,这条潮沟很大,所以称作“河畔”。这里也有许多坑塘。所以称作“水晶宫”,那是形容这里住户宛似龙王爷的水晶宫。今天的大小水晶宫里并没有任何坑塘,人们早已将坑塘填平建屋盖房,开辟成街道。营口的地形已不是当年的面貌了。人们常用“沧海桑田”来表示人间变化,此言不虚也。
避秦街民国年间,营口县政府命名一批街名,这些地名均较文雅,如德化里、正义街等等。避秦街即其中之一,其地在今西市区文华里,来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里好避秦”一句。这条街的东侧是桃园街。
青堆子其地名早已湮没,不知其今址,唯有一份资料可作参考。年营口第一家火柴厂,关东火柴公司开业。资料记载,关东火柴厂坐落在青堆子,其后成立的甡甡火柴厂又在青堆子,从而可知青堆子即后来营口火柴厂所在之处,也就是今日“东方庭院小区”。青堆子顾名思义应该有一座很大土堆,其色为青。什么土堆呈现青色?应该是青砖粉蚀后的残留物。营口地区所有的明代建筑物都是青砖。明朝在营口的设置有三,1、梁房口关,应在辽河岸边。2、梁房口墩,应在五台子左右。3、唯屯兵的城堡——梁房口堡好似在此处。如果推论不差,这里就是明代梁房口堡之所在地也。
于阜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