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以秒速传递
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稀释了需要花时间等待的惊喜
如诗人木心所写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估计除了邮寄函件和期刊报纸
很少有人提笔写信吧?
邮政这项古老又现代的业务
其实和营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东北乃至全国开办邮政最早的城市之一
营口与邮政的故事
至今仍有迹可循
↓↓↓
牛庄海关书信馆
牛庄海关
牛庄海关旧址
年春,清政府在牛庄(营口)、北京、上海、天津、烟台等五处海关设立书信馆,开始试办邮政。设在营口的牛庄海关书信馆位于现在的站前区互助里1号,国际酒店院内。
书信馆由牛庄海关税务司休士(英国人)管理,具体邮递事务归天津海关税务司管辖。6月28日,营口繁华地段贴出告示:海关从本年7月1日始开办新式邮政,收寄华洋邮件。开通3条水上邮路:牛庄(营口)至天津、牛庄(营口)至小平岛(旅顺口)至烟台、牛庄(营口)至上海。当年冬季港口封冻海运停航,又开辟了骑差邮路(经山海关至天津),坚持邮递信件,保证邮路畅通。
华洋书信馆
宝安堂旧址
宝安堂原址
牛庄(营口)海关试办邮政,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营口的外国人,同时还设有对广大公众服务的另一家邮政机构“华洋书信馆”。
年7月,天津海关税务司委托大昌商行营口支店开办华洋书信馆,从事接受和投送中国人的信件业务。书信馆在牛庄(营口)海关西侧5里、商业繁华地段的“宝安堂”药铺内挂牌营业。
开办之初,为招揽生意,对外贴出公告,从年8月14日开始,牛庄(营口)华洋书信馆邮件均由牛庄(营口)海关免费运送,以示官方协办,安全快捷。
4年后,海关总税务司为垄断中国邮政,勒令将华洋书信馆撤销。
牛庄邮政局
年11月,牛庄海关书信馆改称拨驷达局(邮局,英语POST的译音)。
年3月20日,清政府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年2月20日,牛庄(营口)在海关试办邮政基础上,成立牛庄(营口)邮政局(总局)。所辖东三省及直隶省朝阳府(今辽宁省朝阳市)。成立之初,局址设在牛庄(海关)院内。
邮政总局成立后,在原有牛庄海关书信馆开辟的邮路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水上邮路,即牛庄(营口)至北戴河至镇江,牛庄(营口)至广州,一时间南北水上邮路畅通,内地与海外邮政业务大增。
年,清政府在奉天设立邮政总局,统辖东三省邮界。牛庄邮政局遂改为副总局,归奉天邮政总局管辖。是年,营口邮政局迁到海关南街(今新华邮政支局附近)。
年5月28日,清政府邮传部接管全国邮政,改奉天邮政总局为奉天邮政局,改牛庄(营口)副总局为邮政分局。
中华邮政局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归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管辖。由于牛庄邮局地处通商口岸,业务繁忙,划为一等邮局。
中华邮政局
中华邮政局原址
牛庄邮便局
牛庄邮便局旧址
年,日本在牛庄(营口)开设“牛庄邮便受取所”,办理营口与其他通商口岸邮政往来及国际邮件。是日本在东北设立的第一家“客邮”局。
“牛庄邮便受取所”年8月撤销,年8月在营口旧市街日本领事馆路西(现址在营口市政协办公楼南侧,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重新挂牌营业,改名“牛庄邮便局”。大部分邮政业务是以金银市价增降存现来套储中国金银。同时走私珠宝、钟表、鸦片等,因为这些邮件不受中国海关检查,均由出入港的日本轮船运递,使该局成为侵略者的走私局。年,“牛庄邮便局”改称“关东厅营口邮便局”。
营口邮局
华俄道胜银行营口支行
华俄道胜银行原址
年,牛庄邮局由海关南街迁至原华俄道胜银行(今站前区荣魁里)处。年,《交通部邮政总局通谕》通令号,将牛庄邮局改称营口邮局。
年,营口的中华邮政机关全部撤到关内,日本夺取了营口的邮政权。
营口邮电局
年营口解放后,邮政、电信合并,成立营口市邮电局(今站前区荣魁里1号),原营口邮局改称站前支局;
年,营口市邮电局迁至渤海大街新建的邮电大楼。年1月1日,长征支局正式开办各项邮政、电信业务。
邮电大厦
年12月30日,营口邮电局迁入营口邮电大厦。
营口邮政局
年,国家对邮电体制进行改革,实行邮电分营。同年11月1日,营口邮政局从营口邮电局分出运营。
营口邮政生产综合楼
年3月6日,营口邮政生产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长征支局更名为大龙支局,迁入新址。
资料来源:《营口市情》《营口市志》(第二卷)《营口百年图志》《百年商埠—西大街》《营口年鉴》()《辽宁地域文化通览》(营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