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隔壁老王”吃了包子,然后就发出了一句由衷地感触,包滋老好呲乐。
结果老王寝室的小伙伴不屑地补一刀,
那叫“爆的老好歹了”。
老王不满,什么呀,
是“包纸太好迟剌”。
艾玛,小编我只剩下旋转跳跃彻底蒙圈了,这都是辽宁那嘎哒人,你们说的话连游历四海的小编都听得懵懵哒,索性,就查了下到底“包子老好吃了”辽宁各地都怎么说----
包滋老好呲乐
包额血受儿
雹知老好磁乐
包滋劳豪呲了
刨知岗岗豪次
爆的老好歹了
刨知成豪次了
包子可好吃了
包知老好迟乐
包子推好吃赖
包知老好吃了呀
包纸太好迟剌
这不,小编艰难的音译了辽宁各地方言,你是这么说的吗?你要不这么说,那小编只能找间厕所哭泣了。如此聪明的小编,也想问大家这每一句话都是哪里人说的?
答案揭晓前,先说说正事吧。
方言是家乡赋予我们最深刻的印记之一,无论离家多远,一张口就你就知道谁是自个老乡,那亲切劲儿!也因为这一口难改的乡音,我们成了家乡的活体宣传员想当初小编从大河南千里迢迢来到这儿,人生地不熟突然传来一声“恁nèngshàlia”顿时热泪盈眶啊。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吧!
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
让人感动的方言的却难以生存,
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近日,辽宁省前后有10个市县先后入选国家方言保护点,沈阳、辽阳、锦州、兴城、建平、丹东6个方言保护点已经采集50多个当地发音人,完成音像采集制作并上报国家语言保护中心,资料正被录入国家方言数据库。今年开原、庄河、盖州、阜新等第二批4个方言保护点也将开始采集工作。
去年5月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辽宁方言调查项目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建立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来保护和保存现有的方言,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的文化遗产。
说到这儿,小编想起了几句歌词“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捣鼓着开始流行东北话。不管在帝都魔都霓虹美帝加拿大。到处都是七尺咔嚓噶不溜秋的东北话,嗯呐咋地嘎哈啊。贼拉逗的东北人,贼拉逗的东北话。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东北人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哈哈哈,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首《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吧。看来我亮哥都说起了东北话,小编难以想象以后不说东北话将是什么样子。
沈阳方言属于东北官话辽沈片。沈阳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有许多共同性。语音比较简单,词汇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一致。尽管如此。沈阳方言仍然有它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之处。与普通话比较,沈阳方言的语音特点是:
一、声母zh、ch、sh和z、c、s不分,多数情况下,把zh、ch、sh读成z、c、s;沈阳方言把r声母字,大都读成以i开头的零声母字,个别的读成l、ü开头的字。
二、韵母没有o和舌尖后[?],韵母o被读成韵母e,韵母舌尖后[?]被读成舌尖前[?],个别的读成i音。
三、声调中的阴平、上声、去声的调值与普通话不同,有些字的声调在调类上也存在差异。
来源:沈阳市志,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
沈阳出版社,年12月第1版
度娘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理解。小编通俗点告诉你们。
张三(zhangsan)你是不是就叫他“张三”(zhangshan)?
曹山(caoshan)你是不是就叫他“曹三”(caosan)?
热(re,四声)你是不是读成(ye,四声)?
软(ruan,三声)你是不是读成(yuan,三声)?
扔(reng,一声)你是不是读成了?(leng,一声)?
最后,老王说好吃包子的答案来了——
辽宁方言“包子好吃”版
沈阳话:包滋老好呲乐。
大连话:包额血受儿。
鞍山话:雹知老好磁乐。
抚顺话:包滋劳豪呲了。
本溪话:刨知岗岗豪次。
丹东话:爆的老好歹了。
营口话:刨知成豪次了。
阜新话:包子可好吃了。
辽阳话:包知老好迟乐。
朝阳话:包子推好吃赖。
锦州话:包知老好吃了呀??
葫芦岛话:包纸太好迟剌。
(以上是小编含泪整理,文字无法形象的描绘出声音,难免有差异。)
还差铁岭和盘锦版本,这俩地儿的东北宝宝们,可以把你们的方言在下方评论区里留言。
小编要去吃包子了,吃完过来看你们的评论噢。
素材来源:新北方
责任编辑:大学生记者团侯明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