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8日下午,记者郁文艳探访奉贤区庄行镇一处面临“动迁”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年,上海林业部门曾规划建立占地亩的“奉贤庄行镇猪獾栖息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猪獾、貉。
记忆里的萤火虫
(.07.20《新闻晨报》记者:郁文艳)
——制图/潘文健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仲夏夜,一家人吃过晚饭,搬张竹椅,坐在院子里乘凉,蒲扇摇摇,就看见萤火虫从草丛里飞出来。“萤火虫!萤火虫!”每次看到它飞出来,我都会这样兴奋地和父母说。
长大一些,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伊能静唱《萤火虫》: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
后来,我考上城里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很少回乡,便难得见到萤火虫了——实际上,在有限几次正好于夏季回家的日子,因为农村的环境已被人为改变,萤火虫的数量也已难以与小时候相提并论了。
不过,我比一般人幸运的是,因为大学毕业后一直跑园林绿化条线,每年夏季公园组织的夜游、夏令营,我都会借着采访之名,和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一起去寻找、观察萤火虫,重温儿时的记忆。每次,孩子们在上海植物园或者上海动物园看到星星点点的荧光,总是会忍不住兴奋地尖叫,“萤火虫!萤火虫!”一如我儿时一样。
正因为萤火虫现在成了“稀缺品”,一些商业机构便动起了利用它牟利的脑筋。最近几年,几乎每年夏天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萤火虫放飞活动,包括上海。那些公号的推文惊人地一致:百万只萤火虫,夜空中的精灵,浪漫……
因为遭遇环保志愿者的抵制,商业机构这两年一直强调萤火虫是人工饲养。可是,要人工培育百万只萤火虫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我采访过的国内萤火虫研究专家付新华说,人工培育萤火虫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国内掌握这一技术的人并不多。萤火虫保育志愿者也曾做过调查,发现这些商业活动的萤火虫都捕捉自野外,捕捉地包括江西、云南等等。如此大量地捕捉,必然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贸然引进外地的萤火虫品种,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待评估。
其实,上海本地并非没有萤火虫。奉贤金海社区一处农村拆迁后的荒地,就发现存在大量萤火虫,集中在一片仅约百来平方米的小树林里,据说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可以观察到多只,可以说是目前魔都萤火虫密度最高的地方。
然而,这片萤火虫栖息地却岌岌可危:拆迁后的农民难以割舍多年的土地情结,从公寓楼里扛着锄头回来,继续开垦土地种菜,将萤火虫所在小树林周边的土地一点点“蚕食”,变成菜地。
更危急的是,前几天,一家自然教育机构在此进行萤火虫亲子观察活动时,竟然发现了挖掘机。而小树林中间一条土路原来仅一米多宽,现在也被挖掘机拓宽成了三四米。“难道这里要有什么项目施工了?”消息传出后,热心环保的市民都很担心。
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市民到现场了解情况。所幸,金海社区负责人表示,只是清理建筑垃圾。这位负责人还听取了市民的建议,表示会把萤火虫栖息的小树林圈围保护起来,并邀请环保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不过,这样的表态并不代表这片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就会“安枕无忧”。小树林所在的地块规划是要建造一座大型中央公园,具体到小树林的命运会怎样,目前没有明确说法。
在听说挖掘机开进了金海社区萤火虫栖息地之后,昆虫专家、原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杏宝说,希望能保护好萤火虫,留住这份乡愁。
我想,我们所要共同努力留住的不仅仅是乡愁,是一种生灵,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魔都萤火虫最密集的地方要施工?社区负责人:只是清理建筑垃圾,将采取保护措施
(.07.19 周到/新闻晨报)
萤火虫、壁虎、锹甲……
——上海植物园夜游活动今年又来了,往年都是秒杀的
(.07.08 周到/新闻晨报)
万萤火虫将亮相周浦?怀疑其为野生,引来网友反对、专家质疑——
“萤火虫展”主办方坚称都系养殖
(.06.27《新闻晨报》记者:徐妍斐、郁文艳)
近日,周浦花海正在宣传其将于6月29日开启的“首届百万萤火虫精灵星空展”,而这也迅速引来了争议,一群爱好萤火虫的网友乃至业界专家表达了反对意见,有人甚至称这样的商业活动是萤火虫的“坟墓”。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表示,萤火虫非保护动物,执法依据不足,只能以宣传教育、劝导为主。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网友说人工捕捉破坏生态
按照宣传广告,年萤火虫星空灯海艺术节,将于6月29日在周浦花海开启。
在宣传文案中,称之为“‘百万’精灵一起点亮魔都”“会呼吸的钻石”,并写明是“超大规模养殖的‘活体浪漫精灵’”。
在配上的图片中,点点荧光的萤火虫在夜色的森林草地中飞舞,分外美丽浪漫。
一名热衷萤火虫保护的网友对记者说:“这样的商业萤火虫活动一直有争议,有时候抗议的声音太弱了没有效果。去年我家莘庄附近就办了一次,今年前阵子安徒生童话乐园也有,现在周浦花海又来了,还说要‘百万’萤火虫,真的很痛心。”
这些网友为何要反对这样的活动?
原来,他们怀疑这些萤火虫的来源并非如商家所说来自养殖场,而是来自野生萤火虫的人工捕捉。
网友“岳桦”表示:萤火虫虽然在城市多销声匿迹,但并非像商家们宣传的那样“野生很少、无从捕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一些人烟稀少没有工业污染的偏远山区,有着保存较好的萤火虫栖息地,国内较为有名的有江西宁都、广西武鸣、云南景洪、海南屯昌。
“曾经有多家媒体前往各地调查,完整地呈现出一条[顾客下单–‘养殖场’通知–村民捕抓–虫头收购–‘养殖场’发货–商场、公园、景区、房地产等展出放飞]的链条。”
据介绍,常见的飞翔发光的萤火虫都属于成年个体,一般只能存活7-15天,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他们通过发光寻找对象繁育种群。
“岳桦”表示:“单身的萤火虫们却被人类灯光诱捕,再通过漫长的运输来到并不适合萤火虫生存的城市,它们有的在捕抓过程中受伤,有的挨不过运输途中的高温,幸存下来的在商展活动现场发完最后的光,也将因为环境不适应而全体死亡。”“没有繁衍是它们的虫生遗憾!”
专家称人工繁殖成本较高
对于主办方所称的萤火虫为人工繁殖,专家提出了质疑。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是国内研究萤火虫的权威,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萤火虫人工繁殖技术的专家。他说,萤火虫是可以人工繁殖,但短期内达到百万只的规模几无可能,即便可以达到,投入成本非常大,“我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萤火虫繁育,成本是很高的,那些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公司,怎么可能投入高成本去人工繁殖?”。
那么,如果是野外捕捉,会造成哪些影响?付新华表示,首先,萤火虫以蜗牛、螺类为主要食物,栖息地萤火虫的大量减少,就会造成食物链上其他物种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平衡,破坏栖息地的环境。其次,如果大量捕捉的萤火虫是本地没有的品种,一旦活动结束后它们生存下来,对本地萤火虫及其他物种、本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评估,如果活动结束后这些萤火虫无法适应环境死亡了,也将是极大的损失。
付新华介绍,他和一些媒体、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已经封掉了萤火虫活体买卖平台。记者在淘宝上搜索“萤火虫”果然搜不到买卖活体萤火虫的店铺,出现的是一款灯具。
■回应
周浦花海:展出完毕会送回养殖基地
昨天,记者致电周浦花海总机,接线人员表示,即将举办的萤火虫展,萤火虫都来源于人工养殖。
“这个活动经过一层层申报过,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因为展览的萤火虫到时候是放在一个个玻璃房里展出的,而且展出完毕会送回养殖基地。”
不过,对于活动是向哪里“一层层申报”,萤火虫又来自哪里的养殖场,该人员表示不清楚,而知情的市场部负责人正在休假中,无法回复。
而有专家表示:“周浦花海那个地方本来也是有萤火虫的,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手段,让萤火虫逐渐多起来,但是这个需要时间,至少三五年。可能,企业要追求利润,三五年等不起吧。”
相关部门:执法依据不足
网友抵制,专家也反对搞这类活动,那么,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叫停这类活动?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表示,萤火虫非保护动物,执法依据不足,只能以宣传教育、劝导为主。
年夏天,记者曾报道过松江青青旅游世界计划举办萤火虫放飞活动的事。报道见报后,活动被松江区相关部门叫停。当年,计划在全国多地进行的“萤火虫主题公园”有10多个。其中,河南郑州的活动也因安全隐患被当地政府部门勒令整改。
年,杭州萧山举办萤火虫放飞活动,因萤火虫数量稀少未达到主办方所承诺的观赏效果,游客不满,引发冲突,上演万人齐喊退票,景区部分设施被砸。
奉贤萤火虫栖息地岌岌可危!本周末是首个世界萤火虫日,沪上昆虫专家撰文呼吁保护萤火虫(.07.05 周到/新闻晨报)
记者就滨江森林公园从外地引入萤火虫进行采访,汇集多方观点 (.06.15《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