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名人马淑英与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马淑英与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下)

黄旭整理

相守

  回国后,彭士禄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马淑英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学院做教师。年,前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毛泽东主席豪迈地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深受鼓舞,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早将核潜艇研制出来,而夫人马淑英对丈夫的事业则是鼎力支持。

  “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禄奔赴祖国大西南,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而夫人马淑英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毅然放弃深爱的教育事业,带着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和女儿来到陆上模式堆建设现场,来到长年潮湿的山沟,与丈夫一起加入到基地建设工作中来。

  当马淑英要离开化工学院跟随彭士禄奔赴祖国的大三线建设时,学生们舍不得敬爱的马老师。离别之时,很多学生都来给马老师送行:“老师,您能不能不走,继续给我们讲课呀!”学生们哭着跟她拥抱,久久不肯放手。“如果当初她不离开学院,那她一定会成为学院最优秀的院长。”化工学院的老院长回忆道。

  为了提升功率,彭士禄和马淑英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模式堆上。家中扔下只有10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托邻里照管。8岁的女医院,而日夜都在核动力堆上拼搏的彭士禄夫妇俩却不能守护,马淑英好不容易才挤出一点时间来看女儿,而女儿却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别告诉爸爸我生病了,等7.18试验成功了再告诉他。”望着女儿瘦骨嶙峋的小脸儿,马淑英不觉潸然泪下。

  陆上模式堆试车期间,马淑英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坚持在核潜艇狭小的空间里爬上爬下,和树脂组的同志们一起安装离子交换柱所用的树脂,细心地进行水质分析,令同事们佩服不已:“如果说,陆上模式堆工程对于我国核动力工程意义非凡,彭总责任重大,劳累自不必言。那么,马大姐的辛苦,也不在彭总之下。当时的基地无论是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客观条件都非常艰苦,他们一家和大家一样住‘干打垒’平房。在单位,马大姐任室领导工作,还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以保证各项专业技术工作满足工程的需要。在家,她既要照顾好彭总,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油盐柴米……洗衣、做饭,事事都要自己干。特别是她自己身体有病,后来女儿也生病的情况下,她可谓是难上加难。我们都担心她能不能挺得住。每当我们问她时,她却总是非常平静地告诉我们她是怎样安排的。马大姐的平静让我们看到的是她的坚强,是面对困难的无所畏惧,是对彭总工作的强力支撑,是对事业的忠诚之心……”

“第二夫人”

  马淑英性格温柔,知书达理,热情有加,做事考虑周全,细致入微。因工作出色,获得过“国家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等很多奖项。在语言上又有着过人的天赋,会德语、日语,精通英语、俄语。她还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周围的同事都很尊敬她,爱戴她,喜欢称她为马大姐、马老师。

  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臂膀,彭士禄更是对夫人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她参加并见证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动力装置反应堆启动和达到满功率的全过程,她是我身后真正的无名英雄。”彭士禄深情地说。

  然而马淑英深知,尽管几十年风雨相伴,事业总是丈夫的第一生命,爱情是无法与之竞争的。在许多年后的一天早晨,马淑英看彭士禄在床上发愣,便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我在想我的第一夫人。”马淑英说:“我吗?”彭士禄马上说:“不,我的第一夫人是核动力。”马淑英说:“好,这个我让。第二夫人该是我了吧?”彭士禄打趣地说:“第二夫人是烟酒茶,第三夫人才是你。”只见马淑英眉头一拧,彭士禄马上改口说:“好好好,玛莎(马淑英留苏时的俄文名字)即刻升为第二夫人!你对我的事业没说的。”于是,彭士禄有三位“夫人”的故事由此传开。

  这对科学家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共同的信仰与追求,志同道合的执着精神,成就了他们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

  年,马淑英因心脏病突发仙逝。她的离世,是彭士禄的最痛。他对夫人的思念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彭士禄(.11.18-),广东汕尾市海丰人,核动力专家,中国第一艘潜艇总设计师。革命英烈澎湃之子。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年6月13日,在北京与留苏同学马淑英结婚。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马淑英(.1-.10),年1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年毕业于吉林省立长春中学,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年赴苏联留学时与彭士禄同在喀山化工学院学习,年转至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优秀化工工艺工程师证书;回国后,先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后来被调从事核潜艇有关的技术研究工作,任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曾与他人一起获国家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个人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优秀科技情报成果奖等。

  

  (作者单位: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年第2期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yingkouchunqiu

.







































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xs/1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