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皮炎 http://m.39.net/news/a_9321718.html
年,夏天,辽宁营口地区连日来大雨连绵不断,持续长达40多天,河水暴涨,辽河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
大雨过后,芦苇塘附近总是时时传来阵阵腐臭之味,人们却不以为意,认为是塘中的死鱼烂虾发出的味道。
由于腐臭味道十分浓郁,后来便有人好奇之下前往芦苇塘,他顺着气味来到此地,扒开芦苇顿时一副令他终身难忘的景象出现。
只见面前有一具十分巨大的尸骨,疑似龙尸,长约十米,头上两根巨大的角足有一米长,脊骨共29节。
这则报道刚一发出,便震惊全国,很多人信以为真,也有人保持怀疑态度,觉得如果是神龙降世,怎么可能会死去呢?
然而有细心的人则会发现,营口两次坠龙事件均是由《盛京时报》所报道。
《盛京时报》是一家在华开设的日媒,抗战胜利的前一年停刊(),始于年。
他们报道营口坠龙事件非常可疑,当时日军正在侵略我国,我们向来自诩龙的传人,龙是我们华夏文明几千年中的神物。
然而在报道中却说神龙坠落芦苇塘凄惨死去,这不得不说小鬼子居心叵测,用“坠龙事件”来比喻五千年的古国即将坠落。
龙是我国数千年来的精神象征,更是国人敬仰的图腾神兽,它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却在十二生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没有被证实存在的生物。
在众多史料中,也曾多次提到过龙,《左传》里就详细记载了,在上古时期曾经存在过的养龙人,并且还吃过龙肉。
他就是夏朝孔甲帝时期的刘累,刘累是黄帝子孙陶唐氏首领唐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始祖,尧之裔孙。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刘累生活在夏朝孔甲帝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史记》、《左传》等史书,均有此记载。
上古时期,有一人名为董父,善于养龙,许多龙都飞至他的身边盘桓。
当时舜帝知晓后十分看重董父,于是为其赐姓豢龙,史称豢龙氏。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左传》:“蔡墨对魏献子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
刘累就曾跟豢龙氏学习过养龙,后来夏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于是便让刘累豢养。
刘累因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
这二龙本是被刘累照料得很好,不幸的是后来死了一条,刘累在其死后还将它做成了美味佳肴,吃起来很有味道。
刘累自己品尝还没忘记孔甲帝,将龙肉献给孔甲帝品尝。
孔甲帝吃后对其赞赏有加,还觉得一次没有吃过瘾,让刘累再送些肉来。
刘累并没有告诉孔甲帝这是用他的龙所做成的美味,因害怕被其知晓,刘累慌忙逃窜,远离此地。
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左传》
《左传》原为《左氏春秋》,它是春秋时候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
史书向来都是惜字如金,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一般不会记录,但刘累养龙却被其记载的绘声绘色,这也为其增添了许多可信度。
不仅是《左传》中有记载,在《史记·夏本纪》、以及《刘姓族谱》当中也有这段“历史”的记载。
但史书中却也有些是过于神化的,比如说许多帝王都曾被记载是神龙的后代。
刘累养龙一事,如今并没有铁证来证明它的真实存在,因此许多人对此都抱有怀疑态度!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刘姓族谱》,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