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第一书记念活村集体ldquo生意

营口:第一书记念活村集体“生意经”

《辽宁日报》记者/高汉雷张继驰

编者按

6月27日,《辽宁日报》分别在1版和3版详细报道了我市选派干部驻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本报今天予以转载。

5月7日,名省、市、县选派干部奔赴我市23个经济困难乡镇、个村开展驻乡镇村帮扶工作。近两个月来,广大选派干部把这项工作作为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难得的锻炼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农村广阔天地,坚守农村一线,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担当奉献,全面落实帮扶各项职责任务,当好精准识别“调查队”、致富项目“工程队”、扶贫政策“宣传队”、基层党建“教导队”,在推进脱贫攻坚、乡村经济发展、基层党建、信访维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我们坚信,在接下来的漫长日子里,广大选派干部一定会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担当,切实提升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过硬能力和本领,努力锤炼扎实细致、严格自律的优良作风,大力发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不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业绩,一定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彻底改善农村面貌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都说驻村干部要“扎根”,可徐宏伟一到周末就开车往营口市区跑,车里塞满了苹果箱,在市里转圈儿送货。

一个多月前,营口市名选派干部奔赴农村,来自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的徐宏伟出任盖州市杨运镇钟屯村第一书记。徐宏伟发现村民去年收获的苹果还积压着,就借力单位的资源帮忙卖,十几天卖了两三千公斤。

这样的“爱心营销”,毕竟解急不解难。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徐宏伟的“生意经”必须升级,他把京东商城中国特产·营口馆引入杨运镇,着手开展电商扶贫。

与此同时,盖州市榜式堡镇天保村驻村干部帮助搭建的“天堡电商服务中心”启动,在此前的试运行中,由笨鸡蛋、小杂粮、时令果蔬组成的“端午大礼包”已网售多件,村集体账户一下进账8万多元,多户村民受益。

贫困村的贫困,不只是经济落后,更在于观念落后。进村前,营口市组织、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对驻村干部进行了培训,第一书记们掌握了相关政策、学到了工作方法、点燃了干事激情。接了一段时间“地气”后,他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实践。

示范引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在大石桥市周家镇猞猁沟村,来自营口水务集团的驻村干部古良用单位和扶贫部门投资的40万元建了5栋香菇大棚,很快见到8万多元收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来挣工资,干不了活的贫困户也能拿分红;榜式堡镇的“天堡电商服务中心”由市委组织部从市级村集体经济项目“孵化池”拨款,准备联合农户养1万只“溜达鸡”,把电商的货源规模做起来。

6月20日,营口市召开了“村企牵手促脱贫行动”对接会,来自家民营企业的多个“帮扶者”与贫困村结成对子,驻村干部成为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叠加优势的支撑。

从输入外部资源到培育市场意识,再到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干部的“生意经”,已经成为乡村百姓的“致富经”。

以第一书记为纽带集聚资源到乡村

——营口选派干部驻村工作纪实

□《辽宁日报》记者/张继驰

核心提示

乡村振兴的路子究竟应该怎么走?许多人在思考,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今年2月,我省选派1.2万名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对全省个经济困难乡镇和1.17万个村实行全覆盖。

5月7日,名省、市、县派驻干部奔赴营口市的23个经济困难乡镇、个村。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他们像一把种子撒在营口乡村的角角落落,一干就要3年,不是进村点卯,而是扎根干事。

派驻干部干什么?抓党建,“第一书记”不是要取代村党支部书记,而是要把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促脱贫,改救助为开发,改输血为造血,改外促为内生,改精准为精致。

以驻村干部为轴,营口市将乡村振兴的资源集结在泥土上。从花海果乡到秀山丽水,从田园村落到海滨渔家,营口乡村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也萌生出更多猜想。

来了一个人山村有了“多一种可能”

盖州市杨运镇距营口市区近百公里,四面环山,林郁水清,鲜有工业痕迹,是营口与邻市交界的一处“桃花源”。然而从经济发展的眼光看,这里人均耕地只有四分,山间的苹果、葡萄、李子和散养的牛羊是仅有的生计来源,经济体量在盖州27个乡镇里排老末,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超过10%。放眼营口全域,“老、少、边、穷”的标签都能贴到这里。

“杨运”,这个解放战争中在此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引以为骄傲的地名。精神基因的传承中,他们崇尚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也期待新时代有新的英雄出现。

33岁的班硕言或许是营口机关干部中最了解杨运历史的人。她毕业后就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但她没去过杨运镇,她对杨运镇的了解仅限于书本资料。

5月7日,班硕言和其他19名省、市、县派驻干部抵达杨运。这名6岁孩子的母亲一个人住进了山嘴前村小学校的宿舍。在村“第一书记”任上“服役”3年,她将错过陪伴孩子入学的重要时光。班硕言说,她最感激婆家的理解和支持。

因为报到,单畅错过了儿子的生日。她是渤海大学的英语教授,主动请缨到农村,是想看看自己的人生徽标除了“教师”还会有什么,还能为国家、社会、百姓奉献什么。47岁的单畅“觉得自己只有30岁”,派驻干部和当地人都深以为然,因为她言行利落、注重形象。单畅说:“今天起,我们的个人形象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形象,是派出单位的形象,一言一行要对得起派驻干部的称号。”大家对此更是认同,推选她牵头组建“杨运镇派驻干部自我管理小组”,并订立《自我管理公约》。

这份公约成为日后作息的基调——白天分头到村,交通自理,联民不扰民,严禁在群众家吃喝;晚上不能独自外出,要各自参与村民的广场舞、乒乓球等活动,每周一晚上集中开例会。

在派驻干部的“例会手记”里,可以看到这些条目:帮助村里完善党建工作、做好筹办村集体经济的调研工作、协调各项扶贫专款、协调帮扶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子、协调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指导、协调城市医疗机构来村义诊、推进文化广场建设……到乡镇和村里干什么?怎么干?刚来时,他们自问。在逐渐明晰的认识下,在次第展开的工作中,他们自答。

实绩才是最好的工作痕迹,在基层一线尤其如此,在派驻干部的角色转换中尤其如此。滕卓是营口市委办公室秘书二科科长,到任杨运村“第一书记”,他对农村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核心不能是“送”,不能“绑在别人身上”,要向产业扶贫、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的模式转变。杨运村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滕卓眼下正在跑的事是用一块地解决升级村委会场所、壮大集体经济两个问题,楼上村委会办公、搞活动,楼下建恒温库存果,还研究在空场建光伏电站的可行性,把脱贫“造血机”绑在村上。

徐宏伟来自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是个入行20年的记者。他把京东商城中国特产·营口馆引入杨运镇,做起了“水果上网”的电商扶贫。村里去年冬天的滞销苹果,借助他的单位和新闻同行,上了广播、电视、







































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xs/2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