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音乐的翅膀

乘着音乐的翅膀

(音乐爱好话题)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金鑫

自古以来,人们对音乐的教育作用给予高度的注意。先贤孔子说:“广博易良,乐教也。”

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时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但现在不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的紧张,不太喜欢音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他们不知道音乐对人的成长、对人的生活有怎样的作用。本次主题教育课要让学生们了解音乐的作用并喜欢上音乐。

1.通过对音乐作品、事例的感受和评价,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喜爱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陶冶情操,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小学五年级

1.收集优美的音乐作品;

2.制作课件;

3.制作调查表,开展小调查。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问你们几个小问题,你们喜欢音乐吗?你们爱唱歌吗?你爱唱什么歌?

(预设:学生回答,喜欢,不喜欢;爱,不爱;爱唱的歌比较多,如《爸爸去哪儿》、《我的歌声里》、《春天里》等。)

师:你一定会唱这首歌,唱几句让我们一饱耳福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听?好,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起来。

(预设:学生唱歌。)

二、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师:谢谢你们热情的歌声,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我。有人说,音乐是有声的语言。当音符翩翩起舞,汇成动人的旋律,把你包围,把你笼罩,你会忘记烦恼,为之激动、微笑、流泪、陶醉。今天,让我们走近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1.旋律美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的听,听完后再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四季的春天》、《命运交响曲》)

(学生聆听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音乐节奏在不断的变化,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等。)

师:我们刚刚听到的音乐,节奏时而舒缓轻柔,时而欢快热情,时而掷地有声,这就是音乐的旋律美,音乐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2.想象美

师:不仅如此,音乐也能启发思维,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张图片,伴随着音乐的响起,你能想象到什么?(播放课件和歌曲《天堂》)

(预设:学生回答,仿佛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牧民在草原上放着牛羊,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蓝天白云,青青小草,感觉非常的美;等等。)

师: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想象美。在音乐的熏陶下,当美妙的歌曲响起时,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无限的想象。

3.歌词美

师:这么美的想象,还有这么动听的音乐,大家都陶醉其中。美妙的歌曲不仅具有旋律美和想象美,许多歌词也非常美。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歌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荡漾,弹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师:在这些歌词中,你最喜欢哪几句歌词,为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这首歌让人感觉非常的优美;仿佛置身在荷塘中,闻到了荷花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美丽的荷塘景色,有月色,有琴音,有荷香,有萤火虫,让人进入梦境等。)

师:你们还觉得有哪些美妙的歌词?我们分享一下。

(预设: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歌词。)

师:同学们,优美的歌词,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而一首经典的曲目,背后也常常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也正因为这种感人的内涵才成就了一首曲目的传唱度,现在我们收听一则音乐故事……

(播放录音)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音乐网。现在我和大家分享《天亮了》这首歌背后催人泪下的故事: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一对年轻的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爱!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

(播放视频)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天亮了》)师:同学们,从这则音乐故事中,你有什么感悟?(预设:学生回答,这首歌唱出来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也表达了孩子会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歌声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原来音乐背后也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等等。)师:是啊,音乐表达出了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让我们的心和音乐融为一体。

三、讲述感受,分享音乐的作用师:音乐是生命的阳光,沙漠的泉水,心灵的窗户,优美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音乐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可以鼓舞斗志;等等。)

师:确实音乐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音乐也是智力发育的养分,也可以给人的思维打开另一扇窗。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出示爱因斯坦漫画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认识,爱因斯坦。)

师:观察这幅漫画,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这幅画上,爱因斯坦的脸是一把提琴;鼻子也是一把提琴;衣服上好像是数学符号,也好像是音乐符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确实这幅画上,爱因斯坦的脸是一把提琴,鼻子也是一把提琴。衣服上好像是数学符号,也好像是音乐符号。这暗示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音乐,在他身上数学符号、音乐符号难以区分,浑然一体。爱因斯坦曾说,我的许多科学成就是从音乐启发中而来的。现在,我来给你们讲一讲爱因斯坦喜爱音乐的故事。(配乐讲述)

在辗转流离的岁月中,爱因斯坦与小提琴总是形影不离,他几乎没有一天不拉小提琴,演奏音乐简直成了他的“第二职业”。他甚至认为自己拉小提琴的成就,比在科学上的贡献还大。当思想的行进遇到障碍时,爱因斯坦就会拉一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对变奏曲极感兴趣,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练习各类复杂多变而丰富的音型节奏,培养了他攻克科学难题的坚强意志,也奠定了他想象力的思维意识。

在他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正是在演奏了一番小提琴后,激发了灵感的火花,进而解决了难题。

师:同学们,从爱因斯坦的故事中,你们有什么感悟?

(预设:学生回答,音乐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让人变得聪明等。)

师: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没有障碍,没有阻拦。一个爱音乐的人,常常充满活力,常常热爱生活,常常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调查分析,思考如何学好音乐

1.介绍调查情况: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在做了一个小调查,得出了以下数据。请看大屏幕:

班级调查表

A

喜欢唱歌的有27人

不喜欢唱歌的有22人

B

认真上音乐课的有29人

不太认真上音乐课的有20人

C

学过乐器的有17人

没学过乐器的有32人

D

学乐器一直坚持的有13人

中途学乐器放弃的有4人

师:看了这张调查表,你们有什么思考?

(预设:学生,我们班里喜欢唱歌的人比较多,学乐器的人比较少等。)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音乐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有感人至深的故事,还能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看到班上的调查表,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音乐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应该认真学音乐;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等。)

五、情景思辨,讨论怎样学好音乐

师:同学们都有学好音乐的愿望,现在有这样的情景,你认为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讨论。现在看情景思辨题一。

王华同学平时喜欢唱歌,但父母不支持。她该怎么办?

(预设:学生回答,告诉父母,唱歌可以宣泄情绪,有利于减压;到小区里练嗓子,躲开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唱唱歌,争取父母的支持;等等。)

师: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有那么多的好处,我们也可以建议父母平时也唱唱歌,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现在我们来看情景思辨题二。

小张同学练小提琴已经四年多了,平时功课比较多,周末又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学拉小提琴,他觉得很累,想放弃。

(预设:学生回答,挤时间去学;不要轻易放弃;实事求是,实在不行就放弃;等等。)

师: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谁在学乐器的?请你来说说你学这乐器的感受。

(预设:学生回答,学乐器是很花时间的,在平时抓紧时间把功课做完,多余的时间再去学;学乐器的过程中会感到疲倦,或者遇到困难,但我们应该坚持,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师:鲁迅有这样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处理好学小提琴与做功课的关系。周末坐公交车时,在路上可以安排其他功课的学习。当然有时可以暂时放弃,作必要的调整。在假期可以加强练习。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楼下的一位客人被楼上优美的钢琴演奏声吸引,他问店主弹钢琴的人是谁?店主告诉他是贝多芬。客人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奏。但钢琴边上放着一盆水。他正纳闷,忽然看见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浸了浸,又继续弹奏。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热了,需要用水浸一下。这位客人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感叹到:“这才是伟大的音乐家!”

后来贝多芬的耳朵聋了,但他都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耳朵听不清,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就这样,他创作出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预设:学生回答,贝多芬很勤奋;即使他耳聋了,他都还坚持创作音乐,我们遇到困难,也不能退缩;等等。)

师:即使有天分,也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也要克服。联系小张同学的学琴,我认为学音乐和学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好的态度,需要好的方法,也需要坚持。现在我们来看情景思辨题三:

现在网络上常有随意修改、曲解作者原意、恶意搞笑的歪歌,我们能跟着去学唱吗?(播放网络歪歌《彩票歌》)

师:这适合我们听吗?

(预设,学生回答,不适合。)

师:欣赏音乐,我们要学会选择,应该多唱合适我们的音乐。

六、布置作业,总结全课(配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享了音乐带给我们的许多快乐,讨论了如何学好音乐的问题。音乐其实有着丰富的内容,音乐的世界博大精深,这些有待于我们今后的不断学习。而认真上好音乐课就是我们学好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

今天我还要给你们布置两个作业,一是,这里有篇文章《学习器乐的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什么》,我读了以后,有许多感受。请同学们也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相信你也会有不少感悟。

另一个作业是选择你最喜欢的歌词,做成一个精美的书签,把这个书签送给四年级的同学,分享我们的体会。

同学们,音乐是天籁,滋润心灵;音乐是书籍,启迪智慧;音乐是加油站,供给力量。漫步在美妙的音乐王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之中,那跳荡的音符,奏起激动人心的篇章,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

附录:

《学习乐器的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什么》

1.坚忍

没有坚持与忍耐,根本弹不好一首曲子。学生要忍耐在钢琴前的孤独,忍耐不断失败的打击,坚持不放弃。

2.耐力

练琴时间少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不断重复每小节、每小段数十次,这绝对是耐力的磨练。

3.专注

没有一个成功的钢琴家能边练琴,边东张西望、胡思乱想。乐谱上的音符、节奏、符号、速度、风格、句子,每每需要全神贯注。

4.协调

不只是左手和右手,还有左脚与右脚,眼睛与耳朵,理智与情感。

5.时间管理

每次练琴时间有限,要有效率地分配时间才能完成当天的练琴作业。久而久之,必然懂得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

6.追求

音乐是艺术,没有追求,算不上音乐,只是糟蹋自己和身边人的耳朵,所以学琴的学生,应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7.想象力

音乐每每在说话,或陈述,或抒情,或低吟,或高歌,学习需要有想象力才能表达出其中的情感。

8.同步思考

同时处理两只手的配合及两边不同的表达。

9.责任感

学琴要完成演奏,复琴给老师。对自己、对老师,责无旁贷,否则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10.感情

学音乐的学生,不可能是冷漠无情的人,除非你从来没有让音乐在心中激荡过。

提高语言技巧

我曾经在福州和深圳听过金老师借班上的这节课。与会老师对金老师的课好评有加。其中一点就是金老师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确实,在主题教育课上,班主任要成功地引导学生,语言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老师的这节课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这样的启发:

生动。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教者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如课的导入阶段,金老师开场白是“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问你们几个小问题,你们喜欢音乐吗?你们爱唱歌吗?你爱唱什么歌?”亲切的发问,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本课特设的情景。接着金老师又以“有人说,音乐是有声的语言。当音符翩翩起舞,汇成动人的旋律,把你包围,把你笼罩,你会忘记烦恼,为之激动、微笑、流泪、陶醉。今天,让我们走近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进一步走近学生。在课的推进过程、课的总结阶段,我们都感受到金老师生动的话语。

准确。在组织讨论“小张同学练小提琴已经四年多了,平时功课比较多,周末又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学拉小提琴,他觉得很累,想放弃。”这一情景思辨题,金老师针对学生可能各执一词的情况,先指出“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处理好学小提琴与做功课的关系。”又指出“周末坐公交车时,在路上可以安排其他功课的学习。当然有时可以暂时放弃,作必要的调整。在假期可以加强练习。”金老师抓住问题关键,用词准确,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寻找对策。

应该说,老师的语言特色是不同的。有的幽默,有的细腻,有的富有哲理。但生硬、粗暴、含混是绝对不行的。

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当然,提高语言技巧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学习、借鉴。主题教育课就是班主任学习实践的用武之地。

(收录于《小学主题教育36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2月出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xw/11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