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8/5882382.html医院订阅哦!
营口,中国东北的第一个开放门户,“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是这座城市的基因,“环境是金”“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这座城市的理念。营口市委、市政府树立“抢跑意识”,“营口速度”声名远播,诸多“营口模式”变为全国首创: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全国率先实施“39证合一”,原来企业需要55天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10天;不断探索在体制机制上给市场主体“松绑”,在全国率先编制形成《营口市政府取消行政审批等事项后续监管措施清单》;发出全国首份个体经营准予备案登记通知书,使创业者更便利、更快捷地拿到进入市场的“入场券”……
营商环境的改善,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调,营口有“数”——
上半年,营口市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时间任务双过半;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挂牌百日,新注册企业户,新增注册资本亿元,注册资金量居省内三个自贸片区之首;全市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双创”大潮涌现……投资渐入“营口洼地”,其中固然有区位、资源等优势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政策优厚、诚信公正、监管得当、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
一个东北的海滨小城,如何“练就”如此优良的营商环境?
理性+主动
对标全国一流改革亮点频现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天,营口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干部大会,树立抓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今年及长远发展的中心工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产业招商重点指引》《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服务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全市总动员,真下硬功夫。
对标一流营商环境,营口要用3年时间打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中,营口提出全面加强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便捷优质的服务环境、活跃规范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守信践诺的诚信环境、功能完善的要素环境“六个环境”建设,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十三五”时期营口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提供坚实保障。
蓝图让人振奋,营口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根据《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服务制度》,营口市制定全程跟踪服务制、牵头单位负责制、一键启动制等9种“服务制”,精准解决项目在洽谈、签约、审批、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发挥“人”的力量,在主动作为中不断赢得主动。同时,营口不忘“内外兼修”,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入手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通过优化环境,以制度文明引导公共文明,形成良性循环。
改革不是走过场。对照“攻坚”要求,一系列改变应运而生——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原来的29个职能部门分散行使的项行政许可权,集中统一由市行政审批局一个主体实施,业务科室由90个缩减为9个,切实解决了“审批部门多、盖章多、收费多、材料多”问题。在近日辽宁省进行的专项抽查中,20多个企业项目对审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5月11日,营口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服务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两个方案”“一个意见”的通知》,商事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真正落到了基层。营口市全面试行小微企业“一张表申请、当日发照”登记制度,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口头申报、当场取照”简易登记制度、个体经营户备案登记等系列营商新举措正式落地。
全市动员
人人都是形象使者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本在人。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大大方方、堂堂正正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办实事、解难题,不仅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氛围起到引领作用。
勇于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营口干部敢担当、有作为。东旭营口光电液晶玻璃基板项目遭遇融资瓶颈,仅仅差一套关键性设备上不来,投产变得遥遥无期,在市领导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帮助企业争取到1.9亿元国家政策基金,并获得银行授信。
去年年末,营口市政府把门户网站上原来“混搭”的企业和市民的市长信箱分设成两个信箱,并甩掉“中转站”,市长成为企业诉求的首问负责人。“市长直通车”通过下情上达再下达倒逼“中梗阻”疏解,在解决企业具体问题中引领干部快速“切换”工作状态。
营口以“自曝家丑”勇气展现了向痼疾开刀的决心。在营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部署下,宣传部门引导、协调主流媒体,明察暗访,广泛搜集3年来企业对软环境建设的诉求,推动整改;市里成立了暗访小组,不说“我是谁”,专门陪企业跑项目、办手续,陪群众跑事情;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窗口单位、服务部门进行明察暗访,“晒丑”视频在各单位集中播放。营口的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走心”服务
环境“磁场”吸引项目纷至沓来
今日之营口,良好的营商环境已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可口可乐、无限极、新东北电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推动全市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总投资亿元的忠旺集团,包括高精铝、板带箔等8个产业链项目,未来5年将形成亿产值,安置10万人就业。
投资百亿元的“重量级项目”——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青睐于营口的营商环境,改变了原有投资计划选择落户滨城;忠旺集团原定投资省外的亿元“板带箔”项目第二条生产线从他乡改投营口;营口老牌民营企业向阳科化集团原计划在外地投资20亿元的丙烯腈项目也返回家乡……如此多的项目回流,让一些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营口用一个个“走心”的故事告诉我们背后的原因:
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7个工作日拿到土地使用证”的海润光伏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总部在江苏的海润集团负责人张艳娟坦言最初要在北方投资难免有些顾虑。如今,“一站式”服务让她尝到了“营口速度”的甜头。“备案立等可取,半小时就能完成;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在法律框架下走‘绿色通道’……”回想起项目投放过程,张艳娟感慨颇多,“从项目洽谈到开工,一共才用3个月,投放周期至少缩短了一半,为企业节约的成本不可估量。”
“营口速度”并非海润集团所专享。毗邻海润集团的忠旺集团在国内3个城市同时签约建设新工厂,营口市签约最晚,但开工最快,投产最早。
为了给企业降成本,营口市主动与国家、省有关部门搞好对接,用足用好政策。在营口市主要领导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