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端午节习俗
各位春友们好,春小花同学又来报到了,因为从明天开始就是我们的端午节小长假了,春小花在这里代表“营口春秋”给大家送上诚挚的节日祝福:祝wuli春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端午节安康!
按照我小花讲解习惯,首先当然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全国范围内的端午节习俗啦~~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端午”,为境内较隆重的传统节日。早饭家家吃粽子和鸡蛋。是日,老少皆早起,儿童戴绣有避邪或吉祥图案的新肚兜,手脖、脚脖系上五色丝线,谓之“搿五线”,胸前戴用苘麻扎制染成黄、绿二色的小炊帚、小笤帚,意为驱五毒、保安康;青年男女则戴香囊,内装雄黄等中药及香料,以驱邪祛秽。
日出之前,人们还要带着手巾到野外禾苗和春草茂盛处“拉露水”,据说端午节用露水洗脸擦眼,一年不害眼病。“拉露”时还要顺便拔一把艾蒿和新麦,回家悬于门框上,采桃枝系布猴挂于街门檐前正中,意在驱灾辟邪。
过五月端午挂在门上的艾蒿和新麦,境内俗称“艾子”(爱子),年内有婴儿出生的家庭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待新生儿过“三日”时,用“艾子”烧水洗澡,据说可保百病不生。
下面,春小花就带领各位春友们再一起看看营口地区端午节的习俗吧……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营口人一般称过端午。这一风俗与驱病避邪和纪念屈原有关。早晨起床后,大人、小孩的手腕、脚腕系五彩线,原意是“长命缕”,引申可避蛇、蜈蚣等节肢毒虫;戴用五彩麻做的小笤帚,取扫除灾祲之意;戴用红布做的桃,借逃之音驱避疫毒;戴用黄布做的小布猴,希望猴发挥它的魔法,消灭疫毒。小孩的脖子上要戴用五彩线编制的项圈,戴绣花红兜子,里面装热乎乎的鸡蛋,谓之滚滚运气。门窗上挂桃树枝、艾蒿、纸葫芦(古人以葫芦装药,药可除病)和拿金箍棒的把门猴。
乡下人在太阳没出山之前上山采药,用艾蒿和五色条子浸过的水洗手洗脸,谓虫子不咬。农民在这天一般不下地干活,城里农工商放假一天。此时,芦苇正是展叶拔节期,营口人便采苇叶包粽子,营口东部地区缺少苇叶,皆以黄米饭代替。还有吃煮鸡蛋和饺子的,也有的地区沿袭喝雄黄酒等习俗。
对了,小花提醒您,千万不要忘记吃粽子哦~~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yingkouchunqiu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