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朴素的诉求,却正是我市东部山区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我市扶贫部门的行动抓手。近年来,我市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大力推进山区移民扶贫。截至目前,我市共整合各类资金2.46亿元,用于移民扶贫及配套工程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8个项目村、户农民的安居梦得以照进现实。
寒冬时节,踏着雪,我们来到了东部山区,走进了一个个崭新的扶贫移民小区。
在周家镇青寨子村的移民小区青寨子新村里,寒冷并未阻挡村民忙于装修的热情。小区中,施工人员拉着木料、家电等进进出出,显得十分热闹。
随意走进一家住户的门,迎来的是一张绽放的笑脸。59岁的沈颖华在94.99平方米的新房里指导工人喷涂乳胶漆。沈颖华的新房比老房子多出10多平方米,她只添了一万元左右就领到了新房的钥匙,去年10月她拿到了新家的钥匙。扭转钥匙,大门打开,宽敞、亮堂的住宅呈现在眼前。她笑着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大楼房,宽敞、亮堂,高兴得我啥都想整点儿好的,连预算都超了。”在她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跟随她来到了位于村西头的旧居。推开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眼前的房子显得很老旧,屋顶的瓦也有些残破。沈颖华说:“这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了,大概年时修了修瓦,再就没弄过。冬天时,睡到半夜都感觉冻脸。”走进有些暗的里屋,床上是沈颖华打包好的包袱。她说:“这些都是准备好搬家拿过去的,现在就盼着那一天了。”
开展移民扶贫,我市的标准是“五难、一危、一少、一远”。“五难”指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通讯难;“一远”指距村委会远;“一少”指人均土地不足0.5亩;“一危”指泥石流易发区。有针对性的移民扶贫,让困难群众实现了“忧居”到宜居的转变。
为了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我市在开展移民小区建设时,都充分征求搬迁户意见,科学设计户型。在青寨子新村,每栋楼楼下都有用于储存农具的仓房,小区里还设立了幼儿园、村委会、物业公司。在黄丫口新村,因为毗邻旅游区,村居被设计成了二层小楼,以便开展农家乐项目。对移民安置示范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文化体育设施、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我市都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
把贫困村民搬出来只是第一步,如何使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我市移民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这一点,大石桥市黄土岭镇红峰村村委会主任李兴东没少琢磨。去年,镇村两级牵头开展了移民安置工程,目前已有约户村民已经搬进了新房。可是全村只有18亩耕地,怎么能让下了山的村民在新家里脱贫致富成了大问题。
去年,村里牵头成立了辽宁鹿麒麟合作社养殖梅花鹿,目前已有多户会员入社,预计盈利万元左右。有了合作社,村里的玉米销路不愁,秸秆还能再卖上一份钱。去年搬到新房的张振蓉秋天到合作社剪秸秆,干了36天,挣了元。她笑着说:“我60岁了,没花钱能搬个新房子,还有份工作干。知足!”一旁的村民张素晶接过话茬,说:“我干不动活儿了,但我入了合作社,就等年底分红了。”
谈到来年的打算,村主任李兴东说,下一步要开辟5万亩葡萄园,酿山葡萄酒,还要再养一些驴,完善鹿产业链条,做鹿茸血酒、鹿胎膏等。目标是能解决四五百人的就业,实现劳动力不出村有活儿干。
为了解决移民后问题,我市先后整合扶持东部振兴、县域经济等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扶持,针对移民户发展产业难、增收难等问题,组织移民户充分利用移民后闲置的荒山、林木等资源,发展绒山羊、土鸡养殖园区、食用菌大棚基地等致富项目。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万元,已经移民的村人均纯收入当年增幅都在30%以上。另外,我市还实施了以“雨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东部振兴工程,大力开展以移民户为主要对象的科技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多次,培训移民农民5.82万人次,保证每户移民户都有1人参加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摘掉贫困的帽子,向贫困宣战,一场硬仗划定了时间线。团结起来,勠力同心,我市将全社会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户企业和个贫困村结成了对子,个全市定点扶贫单位实现重点扶贫村全覆盖。
定点包扶单位和帮扶企业对移民户实行“手拉手”帮扶,并经常深入移民落户点调研,协调解决移民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做好稳定工作。
不要“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十六个一”打开了我市移民扶贫的新格局。年,我市在定点扶贫单位和“千企百村”参扶企业中开展了“十六个一”量化帮扶活动,其中包括“召开一次领导班子专题会、企业到村调研会,制定一个扶贫开发规划,开发一个特色主导产业”等详细指导意见,为参与扶贫的单位送上了扶贫“说明书”,为山区乡镇画出了发展“路线图”。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新移民”们正在这里画出一个和祖辈们不一样的未来。近年来,市扶贫办投资余万元完成东部山区10所学校的配套建设;牵头在大山深处建起了3个山货市场,各地客商慕名而来;15个绒山羊标准化示范小区,9个猪生产基地让困难群众找到了大田之外的生活来源。同时,组织全市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支持移民扶贫,大力开展农村小额贷款扶贫业务,共发放支农贷款1.25亿元。
记者朱琳
编辑梁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