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中,在那个秋天相遇王东健

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3352.html
耀中,在那个秋天相遇----------

九月开学季。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个熟悉的身影,耳旁回响起爽朗的声音:“金凤送爽,丹桂飘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是李存明老师挂在嘴边的名言。我在耀中度过六年时光。突然看到朋友圈里耀中80年校庆的消息。在耀中就读是八十年代的事。是让后来许多文人学者欣喜、惊叹、欢呼、怀念不已的年代。当时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文化热”。

我觉得应该写点文字,记录这与往昔的对话,回忆这美好的相遇。我尽力打捞尘封岁月的一鳞半爪,即使它像黑暗大海中一个个相隔甚远的岛屿,在时间的冲刷侵蚀下,即将沉没。我试图把它链接起来,使它表现为散发温暖光芒的巨大平面。因为几何老师讲过: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这个过程。

母校的历史是悠久的。父亲曾就读于此。我和儿子都毕业于耀中。记得父亲那届学生送的木匾上刻的大字:“山高水长”。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借喻母校培育英才,恩情深厚,绵绵不绝。

我上耀中是最后一级初中班。后来变为只有高中部的中学。

学校随处可见枝繁叶茂的国槐,我们一班的教室门前树下躺着一块巨石,一块石碑的一部分。上面浮雕着两条蟠龙张牙舞爪交缠在一起。上面刻了“山寿寺”三个字。原来这学校的前身是座寺院。因为父亲做过田野文物普查,我也知道一点瓦当、石碑之类的小知识。

平台之上有高大的实验楼。实验楼的台阶上隐约也有文字,证明不是孤例。学校的最北边有一段残缺的夯土城墙。我想这是老城的一部分。因为我家南街的巷子口也有一段城墙。东面有月亮门隔开的几个小院,是教师宿办区。种植着竹子。契合了“不可居无竹”那句古语。西边也有教师居住,但是有一片片的菜地。空地上能捡到大炼钢铁时的铁块。

在耀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语文的李存明老师和教地理的林永沛老师。李老师对同学很好,没有架子,态度始终很温和。讲课生动有趣,细致入微。文学素养很高。用现在流行语就是:大师风骨,民国范儿。有那一代文人的可贵品质。

记忆犹新的是让我们参观菊花展。其中有一种菊花叫龙爪菊。黄色花瓣张牙舞爪、气魄夺人。给我们讲写作的前提是大量阅读。其次是仔细观察方方面面。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要善于发现写出新意。在他的鼓励下,我们班的史同学的文章《三月雪》在《陕西少年》发表。

年11月16日是个伟大的日子。中国女排踏上日本国土,在东京七战七捷,勇夺世界锦标赛冠军。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万人空巷。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艰难而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国门洞开,那种不言而喻的巨大落差。让人倍感失落。女排夺冠!给国人以空前信心。第二天段同学写的长诗《中国女排,我为你欢呼!》在班上朗诵。同年我的作文《沮河大桥》也被抄写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同样是那年,我在学校组织的百科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主席台上冯校长给我颁奖很是吃惊,因为我在其它方面表现凡凡。

林永沛老师是东北人,代地理课。中等个子,身体很强壮。我过年给他送过我手绘的贺年卡。上面画着竹子和梅花。地理课给我以广阔的中国概念。让我领略祖国山川之美。使我喜欢上这门课。他让我们记地理名词的办法:一对一说地名,类似今天手机游戏的成语接龙。其次还有竞赛,例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印象最为深刻。知道我们的国家占据了东亚大陆最好的区域,不冷不热,地形多种多样,物产丰饶。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就像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说的: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

还有我的音乐老师李芙蓉,当时已经改革开放。台湾校园歌曲传入大陆。她给我们教《校园的早晨》的歌词: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颗小树。清新纯真,带着泥土的芬芳。《童年》《乡间的小路》描绘自然风景,更动人心弦的是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使我们耳目一新,像一股清流侵入心脾。

学校的西南围墙附近有锻炼器械。这与西大操场隔着一条巷子,学校有门通向操场。器械有单杠、双杠、秋千、爬杆等。我对爬杆感兴趣,可是白天人多,于是下午天摖黑时,手脚并用终于成功爬上大约6米的杆顶。我记得那个杆子是橘黄色的,直径大约5厘米。这个小成功让我暗自窃喜。办公楼和教室的附近有许多水泥做的乒乓球台。一下课大家蜂拥而至,抢占地方。来一番你拼我杀、不亦乐乎!

在西南角其实还有一个秘密,当时评书《三国演义》等风靡全国。每到中午时分,我们都到老师窗前听评书连播。听到最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才意犹未尽的离开。受此潮流影响,我和魏同学和赵同学模仿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的情形。焚香结拜于小操场,成为异姓兄弟。

去年我们初中班的同学从广东来访。她原来是部队大院里的。特地去了学校。惊讶于学校变化之大,简直有隔世之感。

我们的政治老师讲过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强调运动变化。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是单方面或就其特征说,已经不是原来的河流。以“表象”作为“真实的基础是不存在的”。所以说惊喜的看到改变,看到不断的变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到后浪推前浪,接踵而来。只有那段夯土城墙保持了当初的容颜。仿唐建筑群,白墙灰瓦、出檐深峻、辽阔悠远、一派盛唐气象。楼顶大字:学以至理,行以至诚。我想到知与行的关系,想到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校门仿山寿寺原来样式,不过我觉得二层退进更好,有层次感,更有味道。树影深处,仿古长廊学子静静读书,廊下锦鳞若空游无所依。溯流而上,一座高山耸立、飞湍瀑流。简直是大自然山脉浓缩版。让人想起司马迁赞美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餐厅、公寓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一应俱全。万世师表,孔子像静默不语。注视着莘莘学子。孔子的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深入人心。如果你成不了一颗参天大树,那么就做一颗小草吧,一颗在微风中摇曳的小草。

这几位可敬的老师给我铺垫了生命的底色。感谢秋天里的相遇。从此成为“耀中人”。这段经历更成为温暖一生的回忆。让我体验到中国的文字之美、地理之美、音乐之美。我爱文学、爱旅游、爱唱歌可能都来源于此。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颗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烟雨蒙蒙,华灯初上,我用手机惴惴不安的写下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句子,把它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散发温暖光芒的平面,即使它微不足道,渺小的像萤火虫发出的光一样,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把它写出来。有个声音对我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母校的呼唤。如果能让大家有所启发,那就让我有些莫名感动了。

谨以此篇献给母校耀州中学建校80周年!

致敬为耀中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

致敬辛勤的园丁和教育工作者!

作者简介:王东健,男,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笔名:溪山行旅年毕业于陕师大中文班,爱好文学,喜欢阅读,一直从事广告制作行业。

图片:网络王东健

编辑:高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zz/8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