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特产(4)
海盐营口市区以南、盖州以北,辽阔的沿海淤积泥质盐碱平原,为海盐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营口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改煮盐为晒盐,因质优被列为清廷贡盐。民国19年《营口县志》载:“营口地濒渤海,为产盐区域,与盖平滩场毗连,面积凡三百四十一方里(平方公里)”,“统名曰营盖场。年产二十三万石(一石为60千克)左右。天然美利可与山东省之官冈、河北省之丰芦相鼎峙,洵为北方海岸三大盐场之一。综其产额足供东北四省所需用”。年海盐产量60.2万吨,一级品率%,被省市评为优质产品。营口市对产盐后的苦卤充分综合利用,发展加工盐的系列产品和盐的二次加工系列产品(食用盐、专用盐、佐料盐、畜牧盐、营养盐)等。
地热资源营口地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鲅鱼圈区的熊岳镇、盖州市的双台镇和老边区营东新城。最大的有熊岳温泉和思拉堡温泉。
熊岳地热的科学利用试验始于年,年11月22日,以氟利昂为工质的地热发电试验一次并网成功,年3月20日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年,完成以地下低温热水发电为主要内容的阶梯式综合利用系统,地热利用率达55.8%,居全国8座地热发电站首位。
熊岳温泉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的盛况。思拉堡温泉位于盖州市双台镇思拉堡村,是新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其面积、储量、水温居全省之首。目前,一个以天沐温泉度假村、天沐海滨温泉城、思拉堡温泉小镇为引领,以熊岳、双台两大温泉旅游核心区为支撑的中国北方最佳温泉城已经形成。特别是年6月,老边区营东新城勘探出高品质温泉天赋泉,是营口主城区首次发现温泉资源,营口温泉版图由此向北拓展50公里,温泉旅游形成了南北呼应、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芦苇芦苇是营口地区重要的野生纤维植物资源,为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分布于大辽河下游及大辽河入海口两侧的盐碱沼泽地带及河岸、河堤、河溪边等多水地区,因此也形成众多苇塘。营口地区芦苇总面积约亩,产量为吨。
芦苇应用广泛,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古代14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质饲料。旧时,营口人也曾用芦苇花絮填枕头。苇叶还是营口地区百姓在端午节包粽子的主要原料之一。用苇叶(民间又称粽叶)包粽子清香味正,是营口人的最爱。近年来,营口市建设了东北地区较大的湿地公园——西炮台湿地公园。园区共有两大风景区,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和10万平方米的芦苇荡,成为独具营口特色的景区。湿地公园的建成,优化了营口地区的生态环境,许多消失多年的生物都已重新在此繁衍栖息。
辽宁绒山羊产于盖州东部山区的绒山羊是优良绒肉兼用型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体质壮、适应性强、耐粗饲料、抗病力强、遗传性稳定、产绒产肉量高、绒质肉质好等特点,可与世界著名的普列顿羊相媲美,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誉为“国宝”。年,辽宁省畜牧局将盖州绒山羊定名为辽宁绒山羊。年通过国家标准鉴定,正式确定为国家绒山羊优良品种。年盖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绒山羊生产基地,曾先后向21个省(区)市、个县(旗)输送优良羊种,改良外地山羊,取得显著效果。年品种鉴定时有绒山羊近万只,到年已发展到多万只,是我国绒山羊品种中产量最高的优良品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