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营口就此进入年“两会”时间。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对正在召开的“两会”,又了解多少呢?
下面,营报君就为大家普及一下!
普及完“两会”常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本周身边发生了哪些温情故事……
1、你我身边多了三位“辽宁好人”
年12月31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辽宁好人”年度盛典在辽宁卫视播出。我市有郭志芹、历佳、迟凯琳3人当选“辽宁好人”。大石桥市供电局退休干部郭志芹,是大石桥市公安局革命烈士胡昌茂的遗孀。35年来,她含辛茹苦,独自养大4个孩子,用一个女性的坚韧,完成着丈夫的责任与夙愿;残疾儿童康复师历佳,先后为70余名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多年来,她从未休假,时刻坚守在康复一线,用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帮助智障孩子提高自理和自控能力。现已有4名孩子成功康复,进入小学学习;盖州市梁屯学校八年四班学生迟凯琳,7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因车祸落下终身残疾,爷爷奶奶和姐姐也身患重病。当时年仅7岁的迟凯琳每天不仅坚持学习,还帮奶奶做饭、喂猪,收拾家务,照顾爸爸和爷爷,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
2、高坎病逝老人捐献遗体1月1日凌晨,大石桥市高坎镇71岁农民张洪财因病去世。按照老人生前遗愿,他的遗体将捐献给医学部门,老人也因此成为我市第四位遗体捐献者。张洪财老人是大石桥市高坎镇后中村村民。年12月31日,老人因病医院医治。今年1月1日凌晨3时,老人经抢救无效不幸病逝。遵照他生前遗嘱,其亲属与市红十字会联系,希望红十字会能够帮助老人完成遗体捐献的遗愿。市红十字会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大连医科大学联系,同时,办理了遗体捐献的相关手续。张洪财老人的遗体当天被运往大连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
3、21载“三下乡”架起“暖心桥”时值隆冬,1月5日,我市在盖州市卧龙泉镇举行全市第21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菜单式”服务的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参加活动的各单位分批次向卧龙泉镇赠送了电脑、打印机、图书、科普光片、药品、药具、春联、台历等物品。我市开展“三下乡”活动已走过21年历程,21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常下乡”、“常在乡”的有效路径,切实把“三下乡”活动落实到位,提升了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广大农民群众架起了一座“暖心桥”。
4、我市10个贫困村摘帽年12月26日—28日,经过市贫困村退出验收组验收,我市有10个村均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实现了如期销号。去年底,验收组对照行业标准,对年拟脱贫退出贫困村的道路硬化、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卫生保障等指标进行了核查认定。所核查的各村均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此次通过贫困村退出验收的10个村为盖州市的小石棚乡槽峪村,卧龙泉镇义和村,万福镇吴家屯村、柞树甸村,什字街镇牌坊村、柳屯村;大石桥市的黄土岭镇红峰村、先锋村,周家镇猞猁沟村,建一镇黄丫口村(后松村)。
5、“交警”APP快速处理“小刮小碰”年12月30日,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速处理平台率先在我市上线运行。群众只需下载新版“交管”APP,即可在发生两车“小刮小碰”等轻微事故后在线快速处理事故。目前,“交管”APP快处快赔功能已经支持安卓版本和iOS苹果版功能。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速处理平台的开通,主要是为了深化公路和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改革,推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在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交通事故在线快速处理工作,方便群众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
“营口的温情故事不止于此,来日方长,明日我们接着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