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9414.html营口公鸡楼作者刘永春西公鸡楼南门 公鸡楼,是营口近代著名教堂建筑,因其塔楼顶端安装有金属鸡形风向标而得名。营口解放后仍有东西两座公鸡楼,东公鸡楼在八田地西南英国墓地中,是一座专为死者下葬祈祷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小教堂。西公鸡楼地处西大街老爷阁北邻的辽河岸边。西公鸡楼旁原神父牧师居住小楼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下了《天津条约》,该条约共有56条,其中主要有增开牛庄(后改营口)、台湾(台南)、九江、汉口、南京等九处为通商口岸,并有传教、修教堂、建墓地等权力。由此可见帝国主义者活着要侵略,死后还要在中国领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人在八田地西南,三法老宅以西,俄国领事馆以东,医院以北,天主教堂以南,建起英国人墓地,约有3个足球场面积(当地人习称外国坟地)。笔者出生于八田地,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去那里玩耍,见到破败的墓地中杂草丛生,各种歪倒的十字架墓碑等,着实令我们小孩子毛骨悚然,望而却步。记忆中,公鸡楼是一座青砖木架结构的小教堂,欧式建筑的门窗早已不在,尖尖的塔楼约有十几米,顶端立有一根铁棍。据老人讲:原铁棍上立有一只风磨铜的大公鸡,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鸡头朝向那方,即知刮什么风,宽大高起的鸡尾起着风舵的作用。据说风磨铜是将铜料经过几十次提炼去碴,再加黄金合成称为风磨铜。这种铜质在室外自然环境中,不但不锈蚀,反而风吹雨淋日晒后,会越来越光亮。后来东公鸡楼上的公鸡不见了。于是在八田地出现了种种传说。传说一个飞贼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利用绳索爬上陡立的塔楼盗走风磨铜公鸡。还有一个传说,当地一个以打猎为生的猎人,某天获得猎物较少,于是他瞄准了这只公鸡,用老洋炮(猎枪的一种)将该公鸡“炮轰”下来,传说的版本很多难辨真假,但风磨铜公鸡的不翼而飞却是事实。另据《营口春秋》相关资料记述;在这个英国墓地中,还葬有一位营口近代史上显赫人物——查理·法玛(英国人)。他不仅是旗昌洋行的经理,还是挪威荷兰两国驻营口的代理领事。年9月,该人乘小船在辽河口突遭风暴落水而亡。因其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故为他在英国墓地东侧修建了个人天堂墓园,建有3米见方二层平顶教堂小楼一座,周围砌有青砖院墙,十分庄严肃穆。年,查理·法玛的墓园拆除时,在小楼北墙镶有一块白色理石墓碑,分两侧刻有中英两国文字。中文碑文如下:“大法玛先生,籍隶英国商,兼荷兰瑙威两国之领事。家业创成,官途久历,实为中西各国之仰望。经营辽海,殁于营川,世人皆为之惋惜,独天主为之庆幸,以河水之清波兮,冲刷其灵魂,天主在惊涛骇浪中拯救其灵魂进入天国,与天主共享永生之福。愿世人皆效法大法玛先生为好榜样,呜呼哀哉,伏惟尚飨”。阅其碑文,好似中国信徒撰写,文中没有多少悲哀思念,却有西方祝福死者永生之福等。年,法国人在老爷阁北侧修建“圣母海星堂”(又称西教堂)。因其教堂塔楼上同样安有风磨铜大公鸡,当地人习称西公鸡楼。该教堂南北走向,大木架砖石瓦房建筑,长27.3米,宽11.2米,高约6米(塔楼早年损坏)。南开门欧式门窗,外罩乳白沙灰不规则年轮图案,室内富丽堂皇,北侧安放圣母雕像,供中外各船信徒虔诚祈祷。室内西墙北侧镶有青黑石碑一块,上为法国徽志,下刻文字应有多字,可是此碑处于辽河岸边受潮腐蚀严重,只能辨认出多字,碑文大意是修此教堂经过,各船方捐款及神父传教等。重要的是记有松江府船户早在道光年间即同营口通商,年松江船户朱朴斋等人捐立此碑。现该碑收藏于营口市天主教会,是研究营口海河贸易及宗教信仰等珍贵资料。教堂西侧建有青砖二层小楼一座,约占地60多平方米,木质外廊楼梯,欧式建筑风格,是神父牧师居住活动场所。有一个关于西公鸡楼的传说:外国洋人在营口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并在中国居民区内修教堂,传教布道,尤其那只昼夜闪闪发光的大公鸡,令营口人讨厌,因营口简称营子,与蝇子同音,大公鸡吃苍蝇,这些洋人没安好心早晚要吃掉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在一次老爷阁维修时,在上层北侧塑了几只张牙舞爪的黄鼠狼扑向大公鸡方向,以一物降一物的做法,显示出营口人民不受欺压,敢于争斗的精神。年11月,营口解放后,市政府利用原教会,领事馆等旧建筑,开办营口市联合中学、市高中。随着学员的增多急需扩大活动场地,于是将原英国墓地建为学校操场。并于年、年先后拆除东公鸡楼及查理·法玛墓园。进一步扩大了学校操场。西公鸡楼在解放后,先后被东北乐器厂,街道小工厂等利用,6年8月,西公鸡楼及神父住宅楼等,在辽河公园扩建中拆除,从此东西公鸡楼只能留在记忆中。
(作者系营口市历史学会理事)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年第4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