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三峡二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729084.html

徒步三峡(二)

巫峡

三峡险在巫峡,乘船抵达巫山县城船舶停靠岸边,游客们入城歇息。

如今的巫山老县城已经淹没在水底,只留下回忆在心间。想起二十年前到巫山老县城的经历,还记忆犹新。县城由古朴的石阶从岸边逶迤而上,走不多远就看到石阶边有不少卖胭脂萝卜的小贩。

胭脂萝卜,粉红色的萝卜在玻璃罐子里用清水泡着,煞是好看。拿起一块品尝,咬在嘴里脆生生的,且味道酸甜。

胭脂萝卜是巫山特产,这种采用当地高山红萝卜腌制而成的泡菜特别好吃,吃起来嘎嘣脆,又甜又酸,回味无穷。

巫山老县城在我的记忆中县城楼房都不高,灰色的楼房都是两层高矮,层层错落沿着山坡分布。

老县城里的路很窄,街道两边的屋檐几乎相互连接起来。拥挤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人,缠着头帕的附近山民,背着背篓,卖着自家种的山货。

路边屋檐下,充塞着各种背着背篓的山民,山民皆穿着朴素非常淳朴。

巫山老县城没有几条街道,走不了多大一会就可以出县城了。一车的游客在中巴车的装载下,前往巫山小三峡。

小三峡和小小三峡

中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脚下就是涌动的长江。不大一会就到了巫峡边上另外一个码头,这里就是进入小三峡和小小三峡的入口。

上了小机动船,游客们在幽深的小三峡里欣赏着这里的美景。小三峡悠长深邃,一路上有看不完的风景,堪称是小三峡的微缩版。小三峡集合了瞿塘峡的雄、巫峡的险以及西陵峡的秀。

在小三峡最为有趣的是要经过一个大昌古镇,我们的船舶并不停靠,只是隐约看到一个古镇在山林之间浮现。这座古朴雅致的古镇都是木头做的房屋,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依旧屹立在这大宁河边。

大宁河水非常清澈,夏天水量充沛。我们的船经过村庄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不少的村民在河中间,手里抓着网兜,里面拿着各种当地特产售卖。

这一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光着膀子、穿着短衫穿着裤衩的村民,脸上被太阳烤的焦黄。他们艰难的站在河水中间,竭尽全力地抵挡水流的冲击。看到一艘艘经过身边的小机动船,他们赶紧举起手中捧着的竹篓子,将各种当地的特产,有菱角、莲子各种蔬菜瓜果,甚至饮料等等。在和游客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村民们又靠近另外一艘船,这些当地村民与游客钱货交换就在一瞬间,就在机动船转弯溯流而上的一瞬间。

这一幕幕有趣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稀记得那些村民在湍急的河水中奋力向前,艰难的在水中行走的画面。

如果说小三峡风景绮丽,集合了三峡的各种风姿。那小小三峡则是更加婉约,如同小家碧玉。

小小三峡的美只能用婉约天然去雕饰来形容,顺着小小三峡入口处的小道徒步溯溪而上,大约几公里,然后到了起漂点,就开始乘坐橡皮艇往下漂流。

小小三峡的水是山里的泉水,清冽甘甜,且寒冷刺骨。小小三峡两岸的峡谷更陡峭,宛若一线天一般,夹着中间细细的一线溪水。

小小三峡岸边藤萝茂盛,遮蔽着整个峡谷,太阳光只能从狭窄的缝隙里射下来,斑驳陆离,如同仙境一般。小小三峡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悬挂在头顶上的岩壁上,一抬吓一跳,好似要从头顶掉落下来。

在小小三峡漂流,时而惊险刺激,时而水流舒缓。好不容易从湍急凶险的激流段冲出来,来到幽静的峡谷中。我们躺在橡皮艇上,舒展双臂,感觉时空凝滞了,好一个惬意的超越凡尘的世外之境。

从小三峡和小小三峡出来,一身的清凉,然后我们再搭乘换乘的机动船前往巫山。

巫山县城

我曾经去过巫山很多次,除了老县城之外还去过新县城住过。新县城建好以后,和游客们住在新县城的酒店内。

巫山新县城在比老县城更高的山顶上,依山势而建。老县城位于三峡大坝水位线米以上三峡大坝截流以后不会被淹没。

新县城规划布局合理,县城的街道宽敞,各种施设一应俱全,除了各种住宅和单位办公设施,还有公园和广场。

我们在巫山新县城的酒店顶楼,品尝巫山特色美味石板烤鱼。

酒店位置高观景绝佳,坐在楼顶上就可以看到巫山县城全貌。县城对面是莽莽苍苍的大山,绵延不绝,让人想起巫山曾经是战略要地。

巫山的险可见一斑,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脚下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是一座座相连的码头依山势而上的石阶,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新县城来。

山脚下的老县城,一栋栋灰色的老房子,在夕阳下显得有些沧桑,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水库蓄水以后,老县城就要被完全淹没。

我喜欢在清晨沿着巫山的街巷漫步,也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顺着巫山绵延不绝的码头散步。我踩在巫峡岸边的沙滩和泥土上,内心有一种说不出别样感觉。

看着眼前从一个个简易的跳板鱼贯而出,下来的旅游团,当地的挑夫紧跟其后。眼前脚下的土地即将没入江水里,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惋惜。

巫山曾经是楚国最边陲的疆域,宋玉曾经写下了巫山云雨这一千古名篇,巫山还与楚人巫贤有关,这一楚国有名的巫士让这里得名。这些都让巫山这个地方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沉淀。徒步行走在巫山绵长的岸线,我只想多走几步,好好感受这浓郁的楚水边陲之地独特的风情。

瞿塘峡

从巫山乘舟往上,就抵达了三峡最后一个峡谷瞿塘峡。瞿塘峡以其雄伟著称,瞿塘峡作为人民币五元钱的背景画面,让国人都知晓这个地方。

瞿塘峡高耸的夔门如同两扇门,一边由白色的岩石另外一边由赤甲岩堆砌而成。

瞿塘峡的雄确实名不虚传,当年我们乘坐游船从这里经过的震撼至今还记忆犹新。

当轮船过夔门的时候,这里刚好是一个九十度急转弯。

当船经过的时候,随着巨大的江流的涡旋,在江水的推动下,一下子就转进了夔门,又一下子甩出了夔门,让游客来不及细细品鉴,只能留下遗憾与久久回味。

游客们站在船尾,还来不及看清楚夔门上留下的众多精美壁刻和倒吊和尚这一天然岩石奇观的时候,船已经快速的驶离。大家还来不及细细端详,就只能远远看着夔门消失在视线范围内。

游客们惊叹于夔门的雄壮的时候,船已经到了另一处看点,只见船的右手边都是一块块布满褶皱的岩石,上面留下了当年纤夫们拉纤留下的勒痕清晰可辨。

而船的左手边,则是一条古栈道,据说这条古栈道还是当年诸葛亮为了行军需要而开凿的。古栈道非常狭窄,完全就是在坚硬的岩壁上开凿而成,人行走在悬崖上的古栈道上,只能勾着身子勉强行走。

顺着古栈道可以一直走到瞿塘峡边上的白帝城,这条古栈道就是通向那里。

白帝城

白帝城是当年刘备托孤的地方,我曾经多次去过白帝城。

最初我们带领游客到白帝城是从奉节县城前往,可以从陆路乘坐中巴前去,也可以从码头上换乘机动船前往白帝城山脚下的码头,再顺着码头上的陡峭的台阶上去。

白帝城据说当年山顶有一口井,里面的烟雾袅绕,如同一条白龙盘旋而出,所以得名为白帝城。

白帝城在一座孤悬于长江边的一个高高的山头上,走进白帝城,里面有不少历史遗迹。三峡大坝建好后,白帝城原本高耸的山仅仅只剩余一个山头,靠近长江水边。

白帝城不少仿古的宫殿楼宇,都是为了纪念刘备而建。刘备夷陵之战失利以后,把这里当做临时宫殿,后来临终之际召集诸葛亮托孤,在白帝城这一历史画卷通过蜡像塑造在宫殿里,活灵活现的再现了那段历史。

白帝城里树木茂盛,环绕着殿宇栽植了浓密的竹子。白帝城最有特色的就是竹叶碑,竹叶碑上用竹叶刻写了著名的诗篇。

“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故事,世人皆知,随着三国演义已经流传很广,我就不再赘述。

站在白帝城可以远望对面的夔门,是一处绝佳的欣赏夔门的好地方。

我对白帝城印象非常深刻,曾经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过白帝城。

记得有一次带游客乘坐中巴车到白帝城,游客去参观白帝城了。我们这些导游就在长江边半山腰上的餐馆里歇息等候游客游完归来。

在两三个小时闲暇时间里,其他导游都在打牌娱乐,我一个人顺着山道到处走走探究这附近的风土人情。山林里到处都是挂满柚子的树,这些柚子树跟宜昌的不同。也许是瞿塘峡边不同的气候特征影响,这些柚子树皆瘦高,一棵棵拳头大小的柚子挂在上面。摘下一颗,里面都是红红的柚子果肉,这些柚子皮薄,吃起来特别甜,汁多。

中午的时候,我们这些导游就在餐馆里吃麻辣面。一碗不加任何作料的素面,里面放几条当地的麻辣鱼,吃起来简直是血脉通畅,身体通泰,各种酸爽各种麻辣,现在回味起来还意犹未尽。

记得以前宜昌到重庆有一种快速的水翼飞船,号称三峡一日还。只需要八九个小时,乘坐水翼飞船就可以从重庆回到宜昌,后来三峡大坝建好以后,这种水翼飞船消失了。

水翼飞船就在白帝城下有一个码头,游客参观完白帝城就直接从码头上下来,然后乘坐水翼飞船返回宜昌。飞船在水面漂浮而过,如同在江面飞行,快速的穿过长江三峡万千山谷。

还有一次,我们团队包船游览三峡。两个外宾团队,从古栈道连接白帝城下面的码头上岸,一路上都是茂密的竹子,在沙沙的竹叶声中,走进白帝城,有一种别样的诗意。后来奉节被称作诗城,这些年随着央视诗歌大赛,打出了名号,恐怕就是从白帝城诗意的竹枝词开始的。

这一次记忆深刻,近距离的接触古栈道,让我兴奋不已。我走在旅游团最后面,乘着间隙,从白帝城沿着这条古栈道跑了两公里,又赶紧返回。古栈道很窄,开始是山上的明道可以跑,后来就只有悬崖间开凿的石道,只能弯着身子慢慢走,看着脚下汹涌的江水,让人心惊胆战,赶紧返回。

奉节县城

从白帝城到奉节县城不远,乘车也就是半个钟头,经过一条环绕县城的江边马路就到了。

奉节县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座城市简直就是在江边的山上用石头堆砌的城市。

奉节老县城沿着长江边而建,古朴沧桑的石阶,不知道多少个年头了,穿越了千年时光,如今已经是光溜溜的石头磨掉了棱角。

码头就在江边,繁忙的码头上,到处都是各种木头的跳板,只能一个人通行。

有一年我带着游客,送他们赶最后一班到重庆的轮船。我双手帮游客提着行李,没有提防小偷,结果我装在裤子屁股后面口袋的几百元钱船费被小偷摸走,害的我带着几个游客,没有办法乘船,只能站在码头上看着远去的轮船叹息。

后来我带着游客回到码头上的酒店,又住了一晚上。找了一个同事借了钱,又好言宽慰游客,给他们安排了新的班次,第二天才送走了游客。

顺着奉节县岸边的码头,穿过岸边一个个趸船组成的码头,接着顺着石阶往上就进入老县城。

我们跟着络绎不绝的人流,穿行在扛着笨重麻袋的当地俗称“棒棒军”的运输队之间,顺着这些古朴的台阶爬上个两百级,就到了奉节县城的古城楼。

这古城楼简直太漂亮了,只见一栋上千年的石头堆砌的城楼上修着箭垛,每一个箭垛上树立着红蓝橙各种旗。行人从圆弧状的门洞里走进去,就是老奉节县城。

县城道路不宽,街道两边各种商铺却鳞次栉比,售卖各种特产的都有。

我们住在当地最好的宾馆就叫盐业宾馆,可想而知,盐业确实是这个物资集散地最为重要的贸易物资之一。

盐业宾馆可以称得上是奉节老县城里最好的宾馆,环境优雅,几栋仿古的建筑物,庭院的中间还有一个雅致的凉亭,翘角飞檐,朱红色的凉亭雕梁画栋非常古朴。

奉节老县城里游人如织,我顺着老县城的小巷子到处走走,这座古朴的小县城总是带给人很多惊喜。

县城越往上,路就越是狭窄,但总是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小县城里到处都是台阶,顺着窄窄的石板台阶,走着走着感受着小城的古韵,你以为前面没有路了,却突然看到一个茶楼藏在石板台阶的尽头。

奉节老县城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盐业宾馆附近还有一个诺大的公园,走进去,还可以划船,成为当地人周末携家带口喜欢光顾的一个游乐场,真是别有趣味。

奉节县城里各种当地美味数不胜数,各种小吃与川菜一家连着一家,让人目不暇接。

我没有到过奉节新县城,只是乘坐中巴车到白帝城的路上曾经经过。

新县城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楼房正在山顶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建好以后,一座崭新的县城就将替代老县城。这些年我没有去过奉节县城,就没有什么印象,无从谈起。

徒步三峡

记得当年我做导游那阵子,所谓的“三峡告别游”方兴未艾,受人追捧。

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了一睹三峡最后的原始面貌,蜂拥而至宜昌。

从宜昌到巫山再到奉节,简称宜奉宜,乘船一个往返也就三天两夜的时间。短短的三天,让无数的游客领略了长江三峡壮阔险要秀丽的风光,让无数的游客们可以回味一辈子。

我记得当年我的同事,一位优秀的导游,曾经在三峡大坝截流之前,带领一位画家,跟随画家一起吃住行,沿着三峡两边的古栈道和山路一路行走一路写生。路上走访古镇,乘坐渔船登临巨礁,将三峡原生态面貌记录下来。

这位同事跟随画家一起沿着三峡边徒步了两个月的时间,好生让人羡慕。当时当我得知这个机会的时候,心潮澎湃,一次次向领导争取,可惜痛失机会,但徒步三峡却一直是我心中一个永远的相思结。

后来三峡截流以后,就再没有机会沿着三峡原生态的古道行走了。那些曾经一次次让我震惊带给我欣喜的美景已经消失不见了隐没在水库里。

三峡里无数的美景,却留在我的记忆中,一次次在我的梦中出现。

记得第一次到三峡的时候,那个暑假,我门乘坐轮船穿过巫峡。

半夜里,我一个人站在船头。船行巫峡中,大山无言,四周寂静无声。轮船在两岸刀劈斧削的悬崖中行走,轮船也一下子安静了起来,船上的轮机长好似关闭了轮机,没有了马达的轰鸣声,轮船竟然好似被回水流托举着安静地溯江而上。

四周漆黑一片,在轮船的航照灯雪白的光柱下,一只只萤火虫,飞舞着、闪烁着上下翻飞簇拥着轮船往前行驶,水气弥漫缥缈的烟云中,一只只萤火虫星星点点如同幻境让人简直难以置信眼前的一幕。

这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萦绕在轮船的周边,填满了这一方峡谷。我站在船头,被眼前的这一幕仿佛从动画片《千与千寻》走出来的场景所打动,如同进入了这童话般的世界里。

行走三峡,除了山水自然风光,那些峡江里一座座古拙的风姿绰约的小石桥,屹立江边数千年,在氤氲密布的水乡风韵里带给游客一次次的诗意的陶醉。

后来这一幕幕画面经常在我的梦中浮现,让我对三峡一直痴迷不已。

在三峡户外圈子里,我是一个铁杆的户外驴友,狂热的时候曾经每一个周末两次到三峡附近的山上登山赏景,夏日溯溪漂流。

三峡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在长江三峡边上,孕育了无数各种风情万种的山、溪、还有风景独特的峡谷。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走进这些藏在深山的人未识的地方,解开她们美丽的面纱,都让我激动不已。

回去后,我都会写下一篇游记。当我写这些游记的时候,都是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三峡的热爱。

这些游记在三峡乃至全国的驴友中很受欢迎,吸引着湖北省内,宜昌周边乃至外省的很多驴友纷至沓来。

他们走进三峡,走进三峡周边这些一脉相连的大山和沟谷。在这些地方寻找三峡原始的风貌,和三峡的肌理,感受三峡独特的魅力。

徒步三峡周边大山,近十年来我几乎走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写下了八九十篇游记。

徒步三峡充满了乐趣,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对青春的回忆,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几十次登上大山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昂扬向上的精神,这山这水这一次次美好的体验,都是让我们这些驴友乐此不疲的地方。

在三峡区域的大山里,我和三峡的驴友们一起欢笑,一起歌唱,一起走过历史,一起感受三峡的变迁,一起记载历程。

我爬过六七十座大山,走过条条溪涧,我写下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真挚情感。

经过一番用心良苦准备了三年以后,我从这些游记里,挑选了几十篇精美的游记,结集出版成了这本散文集《徒步三峡》

我爱三峡的山,我爱三峡的水,更爱三峡永远说不完的故事。

三峡是长江最精华的一段,这里的山水形胜,绝无仅有,这里历史沉淀厚重,世界殊。

走的多了,我眼中的三峡绝不仅仅是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在我的眼里三峡还应该包括整个三峡两岸的山川支流,当然从广域的角度来说三峡也涵盖了周边的大山余脉和与之相关联的河流湖泊等等。

徒步三峡,走进三峡,三峡从我的梦中走来,那是青春的记忆,一次次吸引着我走进它的胸怀。

徒步三峡,那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召唤,让我一次次行走在三峡周边的大山里,走进尚未开发的区域里,历经艰辛走进游客无法抵达的充满原始张力保存完好的山水之间。

徒步三峡,那些山,那些树,那些石头,那些清澈甘冽的溪水,这四季变幻的自然生灵,都已经融入了我的身体。她们与我一同呼吸一同欢乐一同歌唱。我只是三峡的执笔者,这无穷的美景在我的笔端创作,如滔滔不绝的江水奔涌而出。但即使这样,我的天赋与辞藻还不足以表达我对三峡的爱与眷恋之情,不足以表达三峡极致之美,不足以表达三峡带给我的一次次视觉的冲击,一次次的感动与乐在其中的陶醉!

图片来自网络,一并感谢提供照片。本文作者简介:笔名赵文军本名赵英强湖北省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在企业做宣传专干多年,相继在各类期刊杂志、媒体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六十多万字!出版书籍《徒步三峡.》感谢广大读者和网友一路相随及支持!

赵文军

喜欢我的原创,请打赏,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hj/7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