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除夕三十晚上这顿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妈和表姐从四点多钟就开始忙碌着煎、炒、炖、炸,直到七点钟才做好满满一桌最丰盛的菜肴。有蘑菇炖小鸡、猪头肉、猪蹄、扣肉、煎刀鱼、青炒肉、蒜苔炒鸡蛋、炸丸子、炸花生米、黄瓜凉菜等十二道菜。妈在外间布置了简易香案,放上菩萨石膏像,摆上猪头肉、鸡头、水果等供品,燃上三根香烛,再盛大半盆二米饭搁仓棚里作隔年饭。爸取出一长挂小鞭,用木杆挑着在院子里点燃。这时,院里孔奶奶家、刘老太爷家、王婶家也到了开饭时间,鞭炮声噼叭炸响,拉开过年大戏的序幕。妈从柜里拿出一瓶存放已久的通化红葡萄酒,给奶奶、爸、哥、表姐倒上。妈是把哥、表姐当成大人。妈让奶奶说几句话,奶奶七十多岁了,擎着酒杯,颤着,酒都要晃出来了。奶奶说:“一年辛辛苦苦挨过来了,这一年里全家人都很向上,希望来年再加把劲,炒更多的菜,穿更漂亮的衣裳,放更响亮的鞭炮。”接下来是爸,爸是干部,岂能错过这种展示领导和一家之主风范的机会。爸从大家说到小家,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看着油汪汪的猪蹄和焦黄的煎刀魚,咽下口水。还好妈只说了一句话:“吃!再不吃就都凉了。”我们兄弟早就等不及了,狼崽子似的甩开腮帮子大块朵颐,这可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饭,平时别说吃了味儿都闻不到。吃完饭,奶奶去小屋躺下,妈端出水果糖果糕点瓜子花生松树籽。我们兄弟每人分到二个苹果、二个梨、一个橘子和一把糖果、一把大枣。这是我们兄弟一年里分到的最多的好吃的,甭提有多高兴了,并小心翼翼收藏好。妈沏上茶,给每个人倒上一杯,连我和小弟都有。爸说:“明天你们就都长一岁了。今晚要守岁,守住了旧岁才能迎接新年,新的一年里才能平安、健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都打起精神来,不许打嗑睡。”这话还用爸说,我们兄弟掰着手指盼年,总算盼到了,哪里还会打什么瞌睡。妈要我们兄弟挨个去门框量一下身高,看这一年长高多少。妈每年都要我们兄弟站在门旁量一下身高,门框上有去年的标记。我长高最多,妈表扬了我,说这一年我学习进步最快,还经常做家务,扫地抹桌子照看小弟。并奖励我一个橘子。爸妈大哥表姐在说话,嗑瓜子,喝茶水。我和小弟摆弄分到的水果糖果,糖果有橘瓣糖、软糖、奶糖,还有两颗巧克力。爸爱嗑瓜子,嗑得也快。花生是山东大伯寄来的,每年爸给大伯买几斤人参天麻什么的,大伯就寄来几斤花生、海米、地瓜干。妈爱喝茶水,妈自从学了瓦匠就有了这个嗜好,是跟那些瓦匠师傅学的,每次至少要两壶。喝不起贵茶,一两块钱一包的茶末。我和小弟爱吃松树籽,黄澄澄、油汪汪,吃到嘴里香喷喷的,就是剥费事,要用小铁锤砸。表姐在砧板上给我和三弟四弟砸,我一颗,小弟一颗。表姐和妈最亲近。妈常背地里给表姐些零花钱,女孩子家总有些不方便的花费;过年我们兄弟只有一件新衣裳,或裤子或一双新鞋,表姐是一套新衣裳外加一个漂亮的头巾。平时两人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和小弟都很嫉妒,尤其是哥,为此不知和妈吵过多少回。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机、电脑、手机,也不打麻将,娛乐活动只有扑克牌。玩法很简单,只有升级、娘娘、争上游几种。爸拿回来两副扑克牌,可惜哥和表姐都不玩。十点多钟,爸妈表姐开始包饺子。这时外边再次响起鞭炮声,一阵紧似一阵。爆仗咚咚炸响,钻天猴呼啸着曳一道道火光蹿上夜空,太平花喷射出炫烂耀眼的光焰,把黑夜映照得白日一般。我趴在窗前观看,爸不让我出去,怕我被鞭炮伤着。这种气氛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多钟,饺子出锅的时候达到高潮,之后一下子停止,周遭很静,妈不让我们兄弟大声说话,靠墙坐,妈的表情庄重而神秘。之前听孔爷说三十晚上吃饭时大声说话,靠墙坐会被收池人收走。吃完饺子开始拜年,先是给奶奶拜年。爸在地中央放两个蒲团。爸妈并排着跪下——叩首,说一句“妈过年好!”接着哥表姐我和三弟四弟过去照着爸妈的样子叩头,问年好。给奶奶拜完之后给爸妈拜。妈给哥表姐各一张一元的新钞,给我和小弟各一张五毛的新钞。新钱揉起来嘎嘎响,还有股特别的清新味儿。有钱的感觉真好,也很美妙。我脱了衣服躺下,枕着压岁钱,心想过年真好。我不想睡觉,年就像一块包装精美的糖果,我不想一下咽进肚子里,要把它含在嘴里让它慢慢溶化。这样想着,睡去。四、拜年初一早上睁开眼睛我就使劲抽鼻子——嗅,嗅过年的味道。首先是新味,我发现新是有味道的,比如新书本新玩具新家具等等,其次是香味——鱼香肉香酒香米饭香饺子香......接着是甜味,水果糖的甜奶糖的甜巧克力的甜,以及鞭炮的硫黄味,新衣裳的障脑丸味,这些应该就是年的味道。我睁大眼睛——看,看爸妈哥弟表姐,奶奶布满皱纹的脸,看墙上的年画、柜上的座钟,看家里的每一样物件;我发现一种与常日不同的新奇、神秘和年画里的美好,这大概就是年的模样。不到八点钟爸妈就开始下饺子,盛上饺子摆上饭桌,爸用木杆挑一掛小鞭来到院子,点燃。此时新年第一顿饭前的鞭炮声已此起彼伏,夹杂着二踢脚、钻天猴、太平花的响声。邻居们见面一脸的喜庆,一身的新衣裳,抱拳道一声年好。吃过饺子接下来就该去三大伯、大舅家拜年。换上新衣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不认识似的。妈边给我兄弟整理衣服边叮嘱:“你三大伯家孩子多,生活困难,压腰钱给小票拿着,给大票不要。(小票是一毛二毛,大票是一元两元。)赶早回来,别在人家吃午饭。”其实妈也知道每年都是大哥表姐五毛,我和三弟四弟两毛。但午饭是回不来的,三大伯家人多,六个孩子,加上我们兄弟五人,可以想象十几个小孩子凑到一起的热闹场面。我点头应着,心早就飞到三大伯家了。离家前我把小鞭装衣兜里,收拾妥当,妈妈打量着我们兄弟,满意地笑了。于是,大哥在前,接着是表姐、我、三弟四弟,一行五人排队踩响新年的积雪去三大伯、大舅家拜年。大街上是一派新年的气象。太阳出来,屋顶、道边的积雪开始融化,四下里响起滴滴哒哒的水滴声,就像春姑娘临近的脚步声。人们成群结对走在大街上,穿着新衣服拎着礼品盒,脸上溢满过年的喜悦。女孩子涂了红嘴唇,额心还点了红红的花钿。道旁,家家户户都贴了春联、福字、窗花,门楼上挂着红灯笼。有小孩子在道边放鞭炮,把二踢脚放到马路牙子上,小心翼翼地用香烛点燃,捂着耳朵迅速跑开,二踢脚“砰”的一声窜上天空,又是“砰”的一声在空中炸响,孩子们仰着脸,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边走边看人家门旁的春联,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辞旧岁万事如意,迎新春四季平安”“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大舅家在造纸厂对过,屋窄小,院子也窄小。三大伯家在南围子,三间大瓦房,宽敞,院子也大,前院有块菜地,窗下栽一棵沙果树(林檎树),暑假期间我常去吃沙果。重要的是三大伯家人多,热闹。我们先去大舅家,大舅不在家,只有大舅妈和表妹月桂。拜了年,拿了压腰钱,接着去三大伯家。三大伯三大妈已经侯在堂屋,见到我们兄弟三大妈赶忙端出苹果橘子、糖果瓜子。和往年一样压腰钱仍是大哥表姐五毛,我和三弟四弟二毛。拜完年大哥表姐要带我们走,三大妈哪里肯,一定要留我们吃饭,我和三弟四弟磨磨蹭蹭不想走,大哥表姐只好留下。还不到十点钟,过年吃二顿饭,要到下午二点多才开饭。表姐和三大伯家的灵凤、灵花、灵芝姊妹去西屋打扑克,建国哥和胖墩弟带我们兄弟拿上足球去鸭绿江踢足球。鸭绿江封江,落一层皑皑白雪。没脚踝深的积雪根本跑不起来,更别说踢足球了,足球变成了雪地橄榄球。十几个穿着厚棉衣棉裤的小孩子在雪地上撒欢了,滚爬撕扯着争抢足球,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出一身汗。玩够了足球又堆起雪人。我们兄弟堆一个,建国哥他们堆一个;我们堆的是弟弟,他们堆的是哥哥;“弟弟”大脑袋小肚子,“哥哥”小脑袋大肚子。又找来石块用红纸包上当鼻子,我把自己的狗皮帽子给雪人戴上。江面上二个胖乎乎的雪人,夸张得憨憨傻傻,太可爱了。最后我在雪人的大肚子上插一个小鞭点燃,“啪”的一声肚子被炸出一个大洞。建国哥他们也在雪人身上放鞭炮,两个雪人被炸得稀巴烂。被快乐稀释的时光飞快流逝。灵芝表妹站在江坝上喊我们回去吃饭。三大妈给我们兄弟炒了十几个菜,有鸡有鱼还有大虾,十五六口人炕上一桌,地下一桌,热闹的场面赶上办喜事了。我发现挨着三大妈坐着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孩子,比我小两岁的样子,穿一件艳丢丢的粉红色毛衣,圆圆的娃娃脸扎两根短辫,长长的睫毛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扑闪着,灵巧的鼻翼,红红的脸蛋,可爱得不要不要。我一下子就心动了,那模样这辈子怕是不会忘记。灵芝表妹悄悄地告诉我,她是三妈的干女儿,叫小红,舞跳得可好啦。吃过饭,按往年惯例家庭春节文艺汇演正式开始。主持人是灵凤,报幕员是灵花。差不多每个人都出了节目,大哥演唱了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唱得字正腔圆,激情澎湃,且韵味十足,赢得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建国、胖墩、灵花表演了《斗智》选段。建国瘦瘦的,扮刁德一;灵花能说会道,扮阿庆嫂;胖墩胖乎乎的自然是胡传魁。可惜只是清唱,没有伴奏。唱着唱着胖墩忘歌词了,哑然笑场,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活跃了气氛,增添了情趣。三弟安蛋多才多艺,这种场合正是施展的好机会,他来了一曲豫剧《刘大哥说话理太偏》。唱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还真有那么点小常香玉的味儿,赢得了大家声声喝彩。压轴节目是那个叫小红的女孩表演的新疆歌舞《亚克西》。上台前灵花把她拉到西屋化了妆,描了眉,涂了红嘴唇。她边歌边舞,歌声百灵鸟般悦耳动听,舞姿更是欢快活泼,尤其是那个有名的双手平伸下巴,摆头和结束时脚跟触地脚尖翘起,双手一伸“亚克西!”的动作美得摄人魂魄。我呆呆的看傻了,桌上流了一大堆哈喇子。许多年以后,每当提及此事,三大妈都笑得喘不过气来。当时,我真恨自己,为什么我什么都不会?我嫉妒大哥三弟,真真切切地嫉妒。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曾学过唱歌,并下决心不说像李双江那样,起码要超过大哥三弟,可每每我正要开口,表姐就捂耳朵,大哥就往门外走,老爸就拿眼珠子瞪我,我只好硬生生地把卡在嗓眼的歌词咽回肚子里,只好把憋在肚子里的歌以文字的方式写出来,只是辛苦了读者。天擦黑的时候,大哥表姐才领着我和三弟四弟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五、送年初三一大清早二舅、三舅领着小毅、小宁来给爸妈拜年。二舅家在鸭园,记得小姨领着我们兄弟回山东时曾去过一次二舅家,晚上还被煤气熏了,我和小毅怕打针躲进漆黑的仓棚里。二舅性格豪爽,平时大咧咧的,还是个标准的吃货,每次来家里都带好多鱼肉水果。二舅妈人可好了,就是有哮喘病,咳嗽得厉害。三舅是个铁匠,黑黑的,脸上有几个浅麻子,不爱说话,烟瘾很大,坐在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三舅妈常年病歪歪的,家里生活困难,小宁妹妹很懂事,小小年纪就担负起照顾三舅妈及弟妹的重担。妈常拿小宁来教育我们兄弟。舅舅的到来妈很高兴,立即和表姐下厨忙碌起来。爸让大哥领着我和小宁、小毅去请大舅。那个年月一般人家没有电话,有事情打发孩子走一遭。大街上迎面走来扭秧歌的队伍,“咚咚锵!咚咚锵!”锣鼓一下子就点燃了人们的热情,随着东北大秧歌的节拍扭动起来,场面十分热闹。队伍前一辆解放牌汽车开道,车身挂满鲜艳的彩带,水箱鼻子上缀一朵大红花。车厢上一个壮汉胸戴红花挥舞着鼓锤擂响大鼓,几个男人吹唢呐,打锣镲。后边紧跟着一个个扭秧歌的方队,表演者脚踩足有80公分高的高跷,浓抺盛装,扮相滑稽、幽默、可爱。有许仙和白娘子、陈世美和秦香莲、董永和七仙女、张生和崔莺莺,还有手摇羽扇的诸葛亮、黑脸张飞、红脸关公,以及手执金箍棒的孙悟空、骑着白马的唐僧、背着媳妇的猪八戒和挑着担子的沙僧......“关公”、“孙悟空”扭着扭着与路边的小朋友挑逗,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欢笑声。挤出人群,大哥给我和小毅小宁每人买了一根冰糖葫芦。我们手执冰糖葫芦在街道上兴奋地扭了起来。大舅不在家,大舅妈说大舅在厂里值班。大舅妈打发胜利哥和顺子弟随我们给爸妈、二舅三舅拜年。月桂表妹害羞,极少单独出门,家里来了生人就一个劲地往大舅妈身后躲。大人孩子十几口绕着圆桌坐下,十几道菜,很丰盛,二舅倒上带来的二锅头,妈从大立柜里取出葡萄酒给爸和我们兄弟倒上。爸把最后一挂小鞭拿到院子放了,爸说今天是初三,这一顿也是送年饭。接下来爸妈、二舅三舅喝酒,说话。二舅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姥爷走得早,只有十二三岁的妈就已经是姥姥的好帮手,做饭、洗衣裳、搂草、推磨样样应心得手。舅舅们都很敬重妈,就连姥姥和妈说话都是商量的口吻。二舅小时候特别淘气,领着三舅四舅去三姨老家院里偷柿子,三姨老找上门来,姥姥手执烧火棍满院追打二舅,妈护着,不知替二舅三舅挨过多少烧火棍。三舅性格倔强,常和姥姥顶嘴,每回都是妈把三舅推进西厢房。有一回,二舅偷扒人家地里的花生被捉住扯烂了小褂,晚上不敢回家,妈从家里偷偷拿来针线,二舅捉来萤火虫搁小瓶里,妈借着萤火虫的光亮给二舅补小褂......说到动情处二舅眼圈红红的。三点钟,二舅领着小毅匆忙走了,赶三点半的火车回鸭园。三舅也带着小宁回三公里了,三舅妈有病一个人在家不敢耽搁太久。送走二舅三舅,表姐在外间洗刷碗筷,爸喝了两杯红酒有些醉意趄在炕上,三弟四弟傻坐着,大眼瞪小眼,屋里一下子显得特别清静,夕阳透过冰霜融化的玻璃窗射进来落到饭桌的茶壶、茶杯上,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过年这两天就像年画那样美好而不真实。妈要回压岁钱,说留着开学买新书。我拿过日历牌,仍停在农历三十日,我很不情愿地撕下来随手叠,这回叠的不是纸船,而是鸟。妈说:“今天是初三,过了今天年就算过去了,爸要去上班,我要出去找事情做。你们这两天野得差不多了,也该收收心,好好呆在家里写寒假作业。”时间像根橡皮筋,难过把它拉得长长,快乐把它缩得短短。过了三十,年就像一条红鲤鱼,“扑棱”一下跃入水中,消失在时间的河流里。作者简介:孙启发,男,年出生,临江林业局退休工人,热爱文学,多篇作品在《北京国学》《清泉》《城市晚报》《中国诗歌网》《人人文学》等纸媒、网络平台上发表。
图片选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