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明宣德款铜香炉
明代的金属铸造工艺比前代有了很大提高,传世精品层出不穷,其中最有突出成就的当属宣德炉。
宣德炉是制作于明宣德年间的一批小型铜器,当时明廷从南洋输进了3万多件优质风磨铜,以供应宫廷、郊坛、宗庙作祭祀礼器及赏赐之用。当时工部监造生产了7种,近2万件铜器,主要为香炉、鼎、彝等,以两黄金、两白银为辅料,以及其它配料多达30多种。器型多为炉式,统称“宣德炉”。宣德炉造型繁多,既参照了古代铜器和瓷器的形制,又加以创新和变化,在铸造过程中,采用鎏金、渗金、金屑等方法,合金冶炼,从而形成“珠光宝色,奇光在里,彩烂善变”的艺术效果,文献记载宣德炉色泽之美“妙在宝色,内含珠光,外观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宣德炉对原料的要求精度极高,每铸一器都要炼铜9至2次,可谓精益求精。由于宣德炉制作精美,数量稀少,所以后也多有仿造铸作的,也都统称为宣德炉。
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铸有“大明宣德年制”底款的铜香炉,就是清代所仿制的。这件香炉高6厘米,口径0.5厘米,腹径2厘米,配有红木底座。其造型特点为侈口、束颈、扁圆腹,肩部铸有一对狮面铺首,圈足外撇。此炉铜质精良,色泽光润柔美,造型规整,工艺精湛,极具明代宣德炉的流风遗韵,是清代众多宣德炉仿品中的佳作。
清仿明宣德款铜香炉
清仿明宣德款铜香炉局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