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ytysbz.com/
-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主题海报-
前阵子的新城劲爆颁奖礼,不出所料地延续了“一年比一年萧条”的路线,永远坐不满的观众、新老人气歌手的避席、奖项的缩减……所有这些都令人不禁唏嘘,港乐已经不再是四大颁奖礼(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新城劲爆颁奖典礼)鼎足而立的黄金时代。
反观一票难求的叱咤颁奖礼,年的主题是“忘我,不忘本”,主题视频则是将张敬轩、薛凯琪、林奕匡、郑欣宜等一众歌手丢去马路边唱歌。叱咤颁奖礼的这一主题,正是所有香港音乐人的心声。
港乐黄金时期不再,但依然有人走在这条路上。因为就如叶酱所说,庆幸还有香港在,还有粤语歌听,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这几天在听黄伟文的YY作品展演会,听到一些陪我多年的粤语歌,也听到很多相见恨晚的新歌。于是昨晚躺在床上,回想起听港乐差不多12年的历史情节。
除去“浪奔,浪流”这样满大街如雷贯耳的港台电视剧情歌,其实,我和港乐的初遇一点儿也不美好。记得六年级的时候买过四盘香港歌手的磁带。这四盘磁带分别是:谢霆锋的《谢谢你的爱》,张柏芝的同名专辑,还有陈慧琳和郑秀文。
现在看到这几个名字,估计会被大家笑吧,况且小谢和小张的完全是国语专辑,另两人的也是以国语为主,专辑里就收入了一首主打国语歌的粤语版,陈慧琳的是《不得了》的粤语版《花花世界》,郑秀文的是《眉飞色舞》的粤语版《煞科》。
-《谢谢你的爱》专辑封面-
这两首偏偏都是电子舞曲型的,够high,可以在街上穿个喇叭裤提个收音机公放,但也就仅仅这样而已。相比之下倒是小谢和小张的专辑出彩很多。于是就这样,港乐在我心里连道空气的痕迹都没留下,正好那年孙燕姿和周杰伦出道,注意力就瞬间被转移了。
不知是否因为我出生的年代和地域的关系,Beyond根本就没出现在我的青春记忆中,第一次听到光辉岁月还是在KTV里。初一初二那个时候,港乐似乎刚过了一拨黄金时代,香港那丁点地方真是僧多粥少,光靠四大天王唱唱苦情歌已经混不下去了,这才开始井喷似地涌向大陆这块大蛋糕。
此时陈奕迅在香港都已经出过精选集了,紧跟着《十年》就席卷而来了。说真的,当《十年》和《兄妹》那么红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多么好听,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十年》背后先有一首粤语经典《明年今日》,以及同一张超牛掰专辑里的《人来人往》和《》。
-“超牛掰专辑”《TheLine-Up》封面-
真正让我开始对粤语歌产生好感的,是容祖儿的《心淡》和杨千嬅的《少女的祈祷》。《心淡》是在容祖儿的国语碟《独照》中搭售而听到的,“由这一分钟开始计起,春风秋雨间,限我对你以半年时间,慢慢的心淡”。
《少女的祈祷》的相识则更曲折些,当时正在练波兰女作曲家的同名钢琴曲,还以为杨千嬅这首是根据钢琴曲旋律改编的。不料一听却是完全不同的歌,但很好听,也是很后来才知道,词曲作者就是“林夕+陈辉阳”的黄金搭档。
恰好一首黄伟文,一首林夕,让我开始觉得粤语歌不只是吼着嗓子电光火石般在舞厅扭动身体,也让我觉得粤语词有种如此独特的魅力,甚至有些话,必须得用白话来讲才明。
港乐歌词的诗意和内地摇滚乐队的诗意完全不同,香港的情歌可以很虐也很毒,唱社会唱人生的可以很写实也很隐晦,但港乐特别就特别在,粤语和国语虽共用一种文字,却完全不是一个文体。
后来拥有了王菲的第一张专辑《将爱》,里面还有谢霆锋给王菲写的《MV》,喜欢这张碟的《花事了》更胜于《乘客》,再回过头去听《只爱陌生人》和《寓言》,听很火的《蝴蝶》和不太为人知的《邮差》,《百年孤寂》和《守望麦田》,这样的轮回还发生在《笑忘书》和《给自己的情书》;《红豆》和《偿还》;《再见萤火虫》和《萤火虫》;《色戒》和《情诫》身上。王菲把我对港乐的理解和喜爱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将爱》专辑封面-
进入高中之后开始疯狂听王菲的粤语歌,那时候心里的几首TOP几乎全数贡献给菲女神——《如风》、《暗涌》、《季候风》、《邮差》、《花事了》。
而那首《如风》基本上就是我心里%最钟爱的歌曲。但当时还扣除了一个百分点,原因是“如果不是粤语歌词就更完美了!”同我不爱听英文歌的理由差不多,对于歌词控的我来说,用一种不是母语的语言唱出来的歌,总有那么点隔山望水的感情偏差。并非对国语的偏心,而是苦于每次听一首粤语歌都仿佛努力做一次功课,必须对着歌词边看边听,还要试图弄懂那些不符合我语言规范的句子的意思。这估计是生在粤语区的朋友很难体会到的心情。
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这句话用在这里并不一定贴切,却真的反映了那种来之不易的珍惜。当时我还在上海读高中,身边只有一个破CD机和只能放30首歌的小MP3,要住校也不能上网,实在心痒痒就只能去网吧里换几首歌。于是就给爸爸说,想要知道王菲几首粤语歌的歌词,没想到爸爸花了一个上午时间,在网上查了歌词再一个字一个字输入手机,用他那个小诺基亚发送短信到我的小诺基亚上面。这两首歌是《暗涌》和《季候风》,这几条短信我至今还保留在早已退休的旧手机里。就是这样蚂蚁搬家似的,听完了王菲一首又一首粤语歌。
接着呢,当时很喜欢的一个男生把我带入了陈奕迅的粤语歌世界。先是《浮夸》和《单车》(而《浮夸》事实上要在陈奕迅开了DUO演唱会后,才真正在大陆红起来)。就在这个时候,重量级的《What’sgoingon》从天而降了!你们懂得,《富士山上》、《不如不见》、《白玫瑰》,每一首我都想说是经典。
当然,陈医生马上又跟紧大陆市场推出了一张国语碟《认了吧》,《红玫瑰》同《白玫瑰》倒是相得益彰,但《好久不见》比起“林夕+陈小霞”的组合,词的味道真是差远了。
高中时代另外几首影响很深的粤语歌,陈小春的《献世》,梁咏琪的《灰姑娘》《密云》,卢巧音的《好心分手》(除了KTV之外不听合唱版,实在是不待见王力宏这厮!),刘德华的《十七岁》(一首很有趣的回忆歌),卫兰的《离家出走》(听这首歌想了一年要去成都),张国荣的《浮生若梦》,张学友的《真情流露》(就是范逸臣的Piano粤语版),古巨基的《劲歌金曲》《爱得太迟》。
我真正听港乐的黄金时代还没开始呢,进入大学后电脑在身边又随时能上网,马上运用一切便利条件大补课。女歌手里边主要是杨千嬅、容祖儿、何韵诗、邓丽欣、郑融、卫兰、卢巧音、王菀之,那时候还没谢安琪什么事。男歌手嘛,还是老一辈的张学友、张国荣、Beyond,还有陈奕迅、谢霆锋等等,当时我觉得古巨基还只是个情深深雨蒙蒙瞪大眼睛的何书桓,完全不知道几年后会有《时代》这样赞的概念大碟。
是的,这些名字都是大路货,是香港街头走几步就能听到一曲的歌手,直到后来玩豆瓣了,开始听大陆摇滚和台湾indie了,也连带着听些香港的独立歌手乐队,比如林一峰、AT17、Mylittleairpot之类。
慢慢地,谢安琪开始出现在城市画报之类的文艺杂志封面,新的词作人周耀辉等开始出书上位,小飞机场开始在大陆巡演了,MR这样的新生力量也很不错。年,我听着《再见二丁目》和《富士山下》,猜测着这两首歌背后林夕黄耀明的纠葛故事,没想到2年之后,黄耀明真的在达明一派合体演唱会上大方宣布出柜。
回想自己和港乐片刻瞬间的短暂历史都那么有意思,曾经错过的歌,就像达明一派的纪念演唱会名字一般,“兜兜转转演演唱唱”还是遇见了。在满世界都在唱《因为爱情》的时候,是一首《苦瓜》的契机,我才重新回去听到《人来人往》、《明年今日》、《沙龙》、《》等等,因为一部陈奕迅和张柏芝的电影《十二夜》,才和《黑夜不再来》这张专辑相遇。因为《时代》概念碟的出现,我才知道古巨基不仅是眼泪汪汪的何书桓和五阿哥,原来还是个认真唱歌的歌手,开始倒回去重新听他的《游戏基》、《大雄》、《Human我生》。
容祖儿年出了《空港》,里面有一首除了《心淡》之后我的最爱《破相》,依然出自黄伟文之手,“快乐再光临,我没能力重生”。
杨千嬅自从一首《少女的祈祷》之后好多年都没再接触,重拾后发现错失了好多经典:《再见二丁目》、《可惜我是水瓶座》、《烈女》、《炼金术》。因为一部《志明与春娇》,谁能想到开始结婚生崽的她又焕发第二春,还交出《火鸟》这样不错的概念碟。
何韵诗从一张国语碟《无名诗》后更多被大陆听众所知,接着又是巡演贾宝玉舞台剧,有时觉得她跟陈珊妮的气质有点像,她们的好一直是这么默默地晦涩地好,后来陈珊妮有了《失恋33天》的《情歌》,何韵诗有了五月天操刀的《疯子》,此时再回头去听《TenDaysInTheMadhouse》和《Heros》真是别样美好的感觉。
各种港乐如核爆炸般的速度和杀伤力入侵我的生活,上个月还在疯狂迷恋《葡萄成熟时》和《阿牛》,就在前几天刚听完黄伟文声势浩大的YY展演会后,黄耀明和张国荣的一曲《这么远那么近》又叫人欲罢不能了,赶紧回去补黄耀明和达明一派的课。耳朵还没停歇,小飞机场的《寂寞星期五》又恰恰好完整出现了。
如果把眼光拉远的话,港乐只不过是我的音乐里面一个分支文件夹,再往上还有和音乐并驾齐驱的读书,美食,旅行等等。生活结构如此之庞大复杂,本以为港乐那点事,回忆起来足够灰飞烟灭了,却也有这么泱泱几千字,可能几万字都不够写完写满的历史。
12年前买的小谢和小张的磁带你还在架子上,转眼轰轰烈烈的锋菲恋完结,接着锋芝恋修成正果后又拜拜。黄伟文写词也写了快20年,林夕都已经迈过50岁大关,回过头去看旧时光,好像每一个人都做过疯子一样的事,开花结果的、伤风败俗的、不堪回首的、凄凄艾艾的、痴痴颠颠的,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场惊艳的演唱会。
-黄伟文ConcertYY作品展专辑封面-
在红馆的舞台上黄伟文讲说:
“我当年第一次来红馆是看梅艳芳的演唱会,那时候我就和好多香港人一样,决定咗人生中一定要搞一件大事,搞到自己可以上红馆。好快我就知道我是唱不好歌的,但是想象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到底唱不好歌的人要怎样才能搞到来红馆开演唱会呢?”
所以如今他站在这台上,能够对几万人说出这一番话。
感谢这一林一黄两个伟文,庆幸还有香港在,还有粤语歌听,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今日小酒倌丨叶酱
(叶酱:专栏作家,非著名斜杠青年)
编辑丨包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