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0地方言入选国家保护,俺们这噶

辽宁方言“包子好吃”

大伙知道咋说不

↓↓↓

沈阳话:包滋老好呲乐。

大连话:包额血受儿。

鞍山话:雹知老好磁乐。

抚顺话:包滋劳豪呲了。

本溪话:刨知岗岗豪次。

丹东话:爆的老好歹了。

营口话:刨知成豪次了。

阜新话:包子可好吃了。

辽阳话:包知老好迟乐。

朝阳话:包子推好吃赖。

锦州话:包知老好吃了呀??

葫芦岛话:包纸太好迟剌。

老话儿常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而随着人员流动性的加大,乡音也在慢慢地淡化。

自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辽宁省目前共有10个市(县)先后入选国家方言保护点,目前,沈阳、辽阳、丹东、锦州、兴城、建平这已经成为首批完成采集工作的方言保护点。

沈阳话:最大特点是不分平翘舌

踅摸(音同“学摸”),嘚儿喽裤,波楞盖儿……外地人听到这些沈阳方言时一定会有些发蒙。现在,沈阳方言的特点是老人不分平翘舌,而年轻人平翘舌用起来比较随意。

年轻的沈阳人受普通话影响,偶尔会发出翘舌音,但大部分时间会在平翘舌音随意转换。而对于一些沈阳方言,年轻的沈阳人都能听明白,但却很少再说了。

沈阳话

日(音同“意”)头——太阳

家巧儿——麻雀

怼一杵子——打一拳

踅摸——四处看

嘚儿喽裤——是说只穿了一条外裤

浑儿画浑儿——不明亮,有污垢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

五脊六兽——闲得抓心挠肝

竞老头——石头剪刀布

小铺——食杂店

电棒儿——手电筒

损——缺德

邪乎——厉害

磕碜——丢人

秀眯——腼腆

嘚瑟——高兴

压根——本来

撩闲——招惹

唠嗑——聊天

毛嗑——葵花籽

羊毛拉子——毛毛虫

大该——大街

马葫芦——下水道

马路牙子——台阶

胰子——肥皂

胡咧咧——信口胡说

差(chǎ)皮——误会

麻爪——束手无策

锦州话:尾音上扬,俏皮自带喜感

锦州乡音自带喜感,除了大家知道的上扬尾音,还有就是里面短小、风趣却贴切的歇后语,这种方言特色也让人笑着回味。

锦州方言的发音人之一的王志华,就让大伙感受了原汁原味的锦州话。

“土了咔(土块)你知道是啥玩应儿(什么)吧?像我家界壁子(邻居)家的孩子可者(淘气)了,见天儿(经常)在土了咔上蹽(跑),一整就急了轱辘(形容翻滚)地摔(zhuāi)秃噜皮(破皮)喽。完了他就嚎(哭),他妈就拿条扫疙瘩(笤帚把儿)削他。我稀罕(喜欢)这小子(男孩),他花茬子(有时候)就往我(音同“母”)这儿蹽。”

锦州话

呢(nè)了——饿了

花查子——偶尔

边儿喇气——靠边

借比儿——邻居

雍古啥——为什么

不大离儿——还可以

粘(zhān)包——坏事了

造了——吃了

云山雾罩——说话玄乎

约(腰)——用秤称东西

调理人——捉弄人

啥么啥么——四处看一看

猫腰——弯腰

扎扎忽忽——张狂

麻溜地——赶快地

憋屈——心里不痛快

半当腰——中间

刺挠——发痒

兴许——可能

丹东话:与大连方言相似不相同

在丹东,中老年人基本都能熟练使用地道的丹东方言。但年轻人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方言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丹东方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方言主要表现在三点:

1、从语音上看,丹东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也就是zh、ch、sh发音时多变成z、c、s;

2、从声调上看,最大的特点是把普通话里的第一声读成降平调,接近普通话里的第四声,这导致丹东方言的第一声跟第四声读音接近,外地人难以区分。

3、从词汇上看,有些特色词汇,比如说“蚂蚁”,在丹东方言中是“蚂肌羊子”;“太阳”,在丹东方言中是“日头”。丹东方言属于胶辽官话,与大连庄河地区属一个方言区,所以在方言中有相似之处。

丹东话

疙瘩白——卷心菜

当央儿(yàngr)——中间

梨糕——糖葫芦

粉子儿(fěnzěr)——淀粉

青wǎi子(子读le)——青蛙

小小儿——小男孩

海蛎子——牡蛎

嘎斯(gás)——煤气

揭(xiě)门——开门

舔白(tiǎnbai)——讨好

攒齐(zǎnqi)——逗弄

作(zǔo)——调皮

lǎi——撕

卷——踢

迂叨——啰嗦

急(jī)眼——着急

挨帮——排队

折扭(zěniu)了——别扭,错位了

攒样——炫耀、得意状

特勒(tēle)——不利索

嗑睡(kǎsui)——困

登硬——非常硬

腾(tēng)饭——热饭

这块(jèikuar)——这里

建平话:鼻音比较重,韵母中没有“o”,而是用“e”代替

外地人听建平话挺费劲。建平方言处于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区域,这次主要调查的是建平县区叶柏寿的方言,所以从县区的方言来看,主要反映了北京方言“朝峰片”的特点,但是也杂糅了一些东北话的特点。

辽宁师范大学杨春宇教授简单列举了建平方言发音的一些特点:鼻音比较重,韵母中没有“o”,而是用“e”代替,例如:广播发音成guǎngbe。

一些字词与普通话对比有特殊的发音,比如“按”读nàn,“这么”读zhòngme,“怎么”读zhǒngme,“我”在一些语境中读“wǎng”;

一些词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例如用“如做(ruzuò)不如做”表示“舒服不舒服”,用“老虎生”表示“花生”等等;

一些词汇加上了词缀,例如“多”,建平方言说是“海了号了”;

还有一些其他发音特点,比如“天擦黑”说是“眼刺啦了”。

下面是建平方言发音人乔树甫与他人模拟两个人打电话时的对话,大家来感受一下。

甲:“你从(在)哪呢?”乙:“我从(在)菜市场呢,老伯(bǎi老叔)从外地来,我做(zòu)点菜。”

甲:“别(bái)做(zòu)了,正好你老伯来了,我安(nān)排安(nān)排(请客),啥前(什么时候)到?”

乙:“知不道(不知道)呢(niē),一会儿能到吧。”

甲:“你出了菜市场左(zuò)转,打车,我(wǎng)们在××饭店等你,带你对象(妻子)和老伯过来。”

建平话

嘎达白——圆白菜

苞米——玉米

葛了——毛蛤

玉米饼——面干子

敲黑——黑

较着——觉得

蒙灯——不清醒

业障——麻烦

黑去聊光——形容又黑又亮

星崩儿——表示数量少

街溜子——流里流气不务正业

辽阳话:大果子和孩子都是翘舌“子”

辽阳与沈阳距离很近,许多发音也很接近,但在某些字的发音上仍然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辽阳人夸什么东西时,喜欢用“成”字,经常把平舌音读成翘舌音。

辽阳话

整个浪儿——全部

蛤蟆咕嘟——蝌蚪

浮流儿——水槽里的水要出槽了

成好吃——很好吃

戈能——垃圾

吃香——打腰

噶鼓——独特

拌嘴——叽咯浪

格蚤(gèzɑo)——跳蚤

癞癞蛛——蜘蛛

故意——竟意(yěnr)

大果子(zhī)——大果子(zī)

螃蟹(pánghāi)——螃蟹

老好吃(chí)了——老好吃(chī)了

给我来斤肉(yòu)——给我来斤肉(ròu)

兴城话:如果是“油果,褥子是“柚子”

兴城方言一般将(ru)读成(you),但声调不变;比如“如果“读成“油果”、“褥子”读成“柚子”;

平翘舌声母读法与普通话不同,老男发音人的平舌声母基本上都读成翘舌,比如“zou”读成“zhou”、“song”读成“shong”; 青男发音人一般平翘舌声母不分混读;还有一些零声母的字,增加了“n”声母,比如“e”读成“ne”、“ao”读成“nao”。

兴城话

老咕嘎——喜鹊

乞嘎子——乌鸦

二胡咧——知了

青刚腿儿——青蛙

甩快——帅

双身板儿——孕妇

打嚏轰——打喷嚏

柱状——结实

勤勤——勤快

竟以儿——故意

来源:辽沈晚报中国方言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xs/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