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各县多彩服饰,是甘南撩人的一道风景线

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合作市藏族服饰

夏河藏族服饰

碌曲藏族服饰

玛曲藏族服饰

卓尼藏族女服是上下连属的夹层布袍,半高领、右开襟,紧身窄袖,两边开衩,衣长及脚面。穿着时,长袍上罩一大襟式绸缎马甲,当地藏语称这种马甲为“库多”,开襟处镶滚花边。年轻女子普遍喜欢蓝、绿色的长袍,外罩大红、粉红或紫红镶边马甲,腰系花带或毛织大红宽腰带。腿着红窄筒布裤,足蹬红色锁梁布鞋。

世居洮河流域和上帮山一带的卓尼藏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男子着装和牧区无异,唯女子头戴石榴形帽,园顶有一圈连续豁牙,每一牙尖均缀一小银珠,两边各坠一束黑红丝线长缨,悬于胸前,帽子后部有一个石榴形“尾巴”,缘边用布料镶绲。这种帽子当地叫“裔如帽”,面料多为粉红、紫红缎子。还有一种俗称“烟筒帽”的,顶部象高耸的烟筒,通高约40公分,用毡胎制作,帽檐外翻。金边毡帽也是卓尼妇女喜欢戴的帽子,形如“钢盔”,有四扇翻毛宽檐。天热时,可将帽檐塞进帽里。“珊瑚斑玛”则是青年妇女们最热衷的头饰。这是把红珊瑚珠串联起来像“奋如帽”的样子。两边靠近耳轮处杂以鸟状的银制饰物,间有较大的银珠和松耳石。这里妇女的发式为三根粗辩子,俗称“三格毛儿”。未婚少女,三根辫子都梳编起来,用红头绳结扎;已婚妇女只编中间一根,且用黑头绳结扎。两边的两股头发在腰带以下才编成辫子。中间辫子上佩挂一串银质牌子,或在辫子中部坠以园形银环;或缀以碗口大的银钱和葫芦形银饰,上嵌珠现,谓之“阿珑银线”。辫子两侧又吊两条蓝布或用小块花布拼接成的飘带,宽4公分,长60公分,叫做“差才”。飘带上坠有三枚海贝,当地人称“狗牙珠儿”,藏语叫“珑达”。

卓尼“三格毛”少女

卓尼土族服饰

迭部多儿妇女身着半高领右衽大襟长袍,酷似蒙古服,黑色居多,唯领、襟部用花布、氆氇镶缀。紫红裤子,高勒厚底尖头布鞋。洛大至舟曲沿江一带藏族妇女身着3层上衣,最里的衬衣,名叫“哈吐”,中间一层短袄,叫“几埃”。短袄为立领,领口缝银制“板纽”,开襟处饰宽边花纹,袖口同样镶包宽阔的边饰,腰系机制花腰带。最外套一肥大挂里的坎肩。下着称“果洛”的裤子,裤口十分宽大,脚踝处用花缎带扎束,呈灯笼状。

迭部藏族服饰

舟曲博峪乡妇女贴身是裹兜,其外穿一件黑色无领,对襟宽袖布袍,袖口满缀彩饰,黑色或大红腰带。胸前佩挂一种圆形大银盘,叫“欧斗子”法兰瓷涂饰,中嵌红珊瑚珠。有的妇女身着一种短袖宽口的连衣百褶裙,全由彩色花布拼接而成,色彩斑斓上俏下丰,无扣无衩。腰带上佩挂布制绣花烟包。博峪男女皆打绑腿。

舟曲服饰

甘南地区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的服饰基本一样,但临潭县汉族妇女的服饰却很特别,因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款式和绚丽多彩而声名远播,普遍被人们誉为具有明清时期江南服饰特点的“江淮遗风”。

临潭古称洮州。据记载,明初,洮州反叛初定后,朝廷下令将南京、安徽、江苏的汉人前来洮州戍边屯田。洮州妇女梳高髻、穿凤头鞋、头戴手巾的习俗颇有江南遗风。临潭妇女喜穿对襟圆领上衣,衣服宽大,衣边镶三层同色或异色花边。在绾起的平鬓上插上簪、钗、钿等银器饰物,鬓角上插一对金玉梅花,耳戴银质耳坠,腕饰银手镯。

临潭服饰

甘南州回族服饰,大体上和汉族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老年男性喜穿黑色或灰色长衫。二是女戴盖头或白帽,男戴号帽,盖头分三种,老年人为白色,中年人为黑色,未婚青年多戴绿色,并以丝绸和细纱料子为尚。

甘南回族婚礼服饰

甘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造就出不同的民族服饰。走在甘南不仅有赏不完的美景,更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纯绿色美食,静等你来哦~

来源:九色甘南

今日小编:徐晨龙

审核:尹党周

掌上甘南∣甘南最具情怀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kouzx.com/yksxw/10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