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职业摆渡人”
雅安市天全县看守所女警刘爱华
/刘丽
在川、藏、滇辽阔的山地和高原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古老而神秘、险峻的栈道,连接着富庶的东南亚诸国,在交通不发达的漫长边贸史上,成为川藏滇之间及其与世界各国的唯一贸易通道,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海拔最高最险峻也最遥远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位于二郎山东麓、四川盆地西缘的雅安市天全县是茶马古道川藏线西出四川入藏的必经之地,也是第一道关口,自古地理位置险要。年10月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途中一举攻下天全县,随即成立中共天全县委、天全县苏维埃政府、革命法庭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开展地方建设并为部队培养军政骨干力量,提高政治水平。虽然往事早已经归寂于历史深处,但是天全县的前世今生决定了它的地域文化特点,比如:崇尚务实,勇于开拓,不畏艰辛,有格局有远见。传承与创新、融汇与个性、变通与坚守、刚硬与柔美,这些地域文化特质从一座城市的发展演变,城市规划建筑,特色产业,群体理念和习惯养成,处处投射着它独具魅力的人文特征,让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显得醒目而迷人。天全县看守所副所长刘爱华正是长期在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侵淫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女警。相比同龄很多的女性,她身上更好地平衡了女性与男性的特质,兼具细腻与粗旷、仁慈与严厉、灵活与原则……这些特质让她的工作在繁琐、枯燥的高墙内开出了璀璨的花。11年的看守所工作经历让她对职业、对人生有更多的领悟和更深层的认知,用她自己的话说:看到很多人的一生,更加清楚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更加努力干好工作。而她的经历和阅历沉淀不仅让自己和班组屡创佳绩,同样也成为看守工作的经验传承和宝贵财富。天全县看守所不仅能够保持连续20年零事故、零违纪,而且屡创佳绩,除了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应该与这种大背景和小局部特有的文化氛围对监管民警的熏陶和滋养密不可分。两道门之间:是“修行”也是“摆渡”
从A门到B门,是警示也是修行;从B门到A门是自由也是摆渡。从这里进出的人都曾经从别人的世界路过,笑过哭过痛过恨过悔过,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头来过。
——刘爱华·女警手记
刘爱华和他的战友每天上下班进入看守所要经过两道大门。外面一道是A门,里面一道是B门,A门以外是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B门以内是高墙深锁的羁押场所。每天进出这里的人形形色色,有民警、律师、在押人员及其亲属,有些人在这里幡然醒悟,重获自由以后破茧重生,华丽蝶变。有些人最终没有把控好自己,后来角色转换,成了羁押场所的一员。也有人只剩下后悔没有了后来。年5月25日,是死刑犯刘某和潘某执刑的日子,所长朱国伟从监控中心的视频中惊讶地看到一幕不太敢相信自己眼睛的事情:两名罪犯离所之前不是像以前看到的那种大哭大闹的场景,而是对着摄像头深深地鞠躬,感谢看守所民警对他们的教育和关爱,感谢刘爱华。刘某在与自己儿子见最后一面时,嘱咐儿子以后要好好做人做事,教育好孙子,不要学自己。还请求看守所民警把自己一笔一划默写的《弟子规》转交给自己儿子作为家训。刘爱华说,刘某和潘某执刑那天刚好自己不在,后来听同事说起,眼泪就在眼框里直打转,心里百感交集。刘某和潘某曾经是在押人员中问题最多,最难管的两个人。两个人都被判死刑,有点破罐子破摔,经常违反监规、欺负同室在押人员,且情绪起伏大、喜怒无常。为了避免他们的行为给在押人员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同时保证不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况,刘爱华决心要努力消除潜伏的事故隐患。刘某是自己班组负责看管的在押犯,她找管教干部详细沟通,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