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春节特别晨诵:“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今天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城乡沃土,万物萌生。悠然自得地耕耘劳作,淡泊宁静地享受当下,祝福亲爱的大家,新年里的每一天都如春雨般润泽!?
通过一份“特殊”的作业给家长们提个醒民小编说托尔斯泰曾曰: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不少孩子的心里,他们的爸爸妈妈与之同理:好的爸妈总是相似的,而“不好”的爸妈却不好得千姿百态。何出此言呢?看这一期小编推荐文章!
这一期民小编与大家分享杨聪老师的一份“特殊”的作业,相信这份作业,能让您看罢掩卷惆怅叹思良久,内心涌现出对自个儿娃的无尽愧疚与疼爱。来看一看吧~
文/杨聪(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
放假前几周,我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让学生吃饭时给家人盛饭、夹菜,并把当时的情况和感受记录下来。等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时,我发现,从中可以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的4种状况,现记录如下。
A生:……当我给爸妈盛饭时,妈妈就夺过碗生气地说:“别捣蛋了,你会把饭掉得满地都是的,还是像平时那样乖乖地坐在桌边等着!”
我听了,再也没兴趣去给他们夹菜了,这顿饭我吃得很扫兴……
B生:今天,我第一次给爸妈盛饭,还给他们夹菜,爸爸妈妈都觉得很奇怪,爸爸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今天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是不是考试考砸了?怎么一下子就变乖起来?以前都没有这样的!”
我听了有些生气,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什么,这是作业?”妈妈有些惊讶,“不读书不写字,盛饭夹菜也能提高成绩?你这个老师怎么啦,会不会教书啊”……
听着爸妈俩人的牢骚,我心情很难受,他们总是不相信我也想着学好,还时常唠叨,真让我烦!吃了半碗饭,我就不声不响地上楼去了。
C生:……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工作也挺忙的,每次吃饭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今天又盛饭又夹菜,感觉能为他们做点事心里很高兴,可是在饭桌上爸妈除了急急忙忙地吃饭,就是聊些厂里的或工作的事,对我做的事也没说什么,好像没有发生一样。
我觉得好失落啊,为什么他们就不表扬一下我呢?我要求的不多,哪怕就一句提起的话……
D生:那天,我早早地就在厨房里等着,终于爸爸宣布开饭了,我连忙拿起碗给爸妈还有奶奶盛饭。
爸爸一下子笑眯眯地看着我,奶奶也乐哈哈地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小孙女真乖,奶奶可要多吃一碗饭了!”我听了好高兴啊!吃饭时,我就给他们夹菜,妈妈也忍不住一边给我夹了喜欢吃的东西,一边说:“晓晓越来越懂事了,妈妈高兴呢!”
这一整天,我看着家里人那么高兴的样子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快乐,原来把关心送给别人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作业,从中反映的是家长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很多因素,但研究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一个。通过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等传递给儿童。
A:放纵型教养方式——事事包办代替,事事操心,认为是为孩子好,实则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从上述摘录的短文中,我们不难看出,A家长那看似不经意的“呵斥”与“拒绝”,不但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正当”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还会因此让孩子无所适从,让他们感觉自己又做错事了,这既剥夺了他们对美好情绪的体验,又压抑了他们好奇和喜欢尝试的正常心理。
生活中,这类家长有意无意地总喜欢用“挑错”的“挑剔”的乃至一成不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所做作为。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总是顽皮的,捣蛋的,找麻烦的。与其让他们“惹是生非”,不如让他们什么也别做,凡事都让家长来“包办”,等孩子长大了再说。
因此,在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中,家长也就忽视了或“看不到”孩子很多“新表现”背后隐藏着“积极向上”的意愿。
当孩子没能把成长中的“能量”释放在长辈引导下的“正确”的事上,没能体验到被赏识被肯定的情绪时,他们难免就会把这些“能量”用在搞破坏上,用在“破罐子破摔”上,以求引起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