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爱,给所有孩子无分别的爱
——营口市第二教工幼儿园
从事幼教工作的人,总会问一个问题: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到底应该给予他们什么?
是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吃喝拉撒睡吗?是简单的教会孩子们“人口手上中下”怎么写吗?是遵循“右脑开发”的金科玉律开设各种各样的手工课吗?答案似乎是,但又不全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照顾刚入园、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的孩子,势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书本知识,也必须不断追随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及调整幼教课程,不让自己落伍……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种米养百种人”,是说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说从我们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特别明显,因为孩子不会掩饰自己天性。有的孩子爱磨蹭,有的孩子不喜欢分享,有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发脾气……大多数人认为,防范和纠正孩子的各种毛病,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正确成长,但这种思维和逻辑其实是做不好幼儿教育的!因为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欲望、情绪、缺点都是合理的,都是符合人性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这个孩子听话就赞美,那个孩子毛病多就歧视,这不仅是师德的缺失,更是教育者本身的失败!我们要做的,是在提供最起码的看管照顾和知识教育的同时,给所有孩子无分别的爱!
正是第二教工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师德标准,从而涌现了马波、乔哲、夏智双、谷美妮这些获得省十佳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参加辽宁省“送教进疆”活动的优秀教师。她们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被家长忘在幼儿园的孩子到半夜12点,将医院,并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用手堵住孩子刚打过药的肛门,令其尽早脱离危险;更在教育上潜移默化,通过带领小朋友们整理衣服、床铺、鞋袜,自然而然地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条理性,事实证明,孩子们的基本社会常识、动手能力和情商均有大幅提升。
关于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我们到底应该给予他们什么,那就是把幼儿教育当作输送优良幼苗为己任,“以爱育爱,给所有孩子无分别的爱”。
以德育人以身作则
——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
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保障,牢固树立“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校企融合无缝化、招生就业市场化”的办学特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优化管理体系,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推动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引领学校飞速发展
一流的业绩来源于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师资来源于一流的管理。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集商校、纺校、财校三所大校合并后的学校,通过学校合并及专业整合,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合并后的领导班子在近五年来,一直坚持树立优秀的“班子”形象,通过领导的率先垂范引领师德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为使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制定了各种制度,强化督查力度,促使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学校领导班子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中,每学期开学学校都和教师签《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为了全面、科学地掌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学校连续多年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每位任课教师在本学期的任课情况进行评比,通过面向教师的教师行为自评、互评。该校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中,促进了教师自律意识的提高。
三、健全组织,规范管理,以理念塑师表
学校一直把教师德育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倡导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关爱学生、乐于奉献、高度负责的教师风范。目前,该校教师已经牢固树立“以德育人、以身作则”的思想。在教学上注重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强化学生技能训练,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无缝化”的内涵,完善了课堂与车间结合、实训与生产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
多年来通过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不断改进,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温暖,也一定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营口中专全体教职工会努力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教师爱岗敬业、可亲可敬的新形象,用伟大的师爱为普通平民百姓的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师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在默默前行中奉献自己的真诚
——营口市西市区创新小学王晓波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从教2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她深切感悟到,最有灵魂的教育不是言之凿凿、谆谆教导,更不是严厉的训斥、指手画脚,而是在满园花蕾等待春天的过程里,不漏痕迹地陪她一起静静地迎接生命的怒放。
师爱是潺潺小溪,涓涓细流永不停息;师爱是一首清新的歌曲,舒缓平和,沁人心脾;师爱是绵绵春雨,随风传送,润物无声。记得教过的一个学生,可以说是个电脑迷,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会玩许多网络游戏,刚开始只是喜欢,但最后是玩的如痴如醉。他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只要他父母不在家,他便玩个没完没了。奶奶管不好他,对孩子的父母又隐瞒实情,因为怕他们知道后将换来对孩子的一顿暴打。其实,在学校她也发现孩子的问题,也问过他是怎么回事。可他每次都说是想爸爸妈妈睡不好觉,或是对老师说是身体不舒服,也被他的谎言蒙骗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他奶奶求她帮着管管孩子时,才知道事实真相。根据他的情况,只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于是,就经常向他请教一些电脑方面的知识,与他在心里上拉近了距离,并且每天都给他布置一些课外的任务,使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并对他的表现给以肯定和奖励。渐渐地,他也明白了良苦用心,玩游戏的次数明显少了,主动的承认错误,并向父母坦白了自己的表现,并保证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沉迷游戏了。爱能使心灵的冰山融化,爱能使固有的敌意顿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对学生应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学生的心田。
这十多年来,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庭优越感特强,祖辈、父辈对子女百般呵护,视为掌上明珠。家庭的特殊地位,造成他们在家中以自我为核心,凡事稍不顺心,就容易产生对抗情绪。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在这个年龄事事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想让老师、父母过多的干涉。
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的办法。与孩子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享受快乐。站在学生的角度,使学生感到教师说的、做的入情入理,自然也就心服口服。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不一定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能把这些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却是沉甸甸的情感。用心去教诲学生,用情去培育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播撒爱心收获成功
——大石桥市建一镇中学于娟
于娟——来自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建一镇中学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师。年毕业,从教25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深深的执着,以及对学生的浓浓的爱。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家长的心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由于受当老师父亲的影响,她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当一个好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始终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持之以恒,20年来从不随随便便耽误一天工。曾经记得年她的丈夫做手术,都没有请假护理,因为她不仅仅是一名数学老师,还是一名班主任。只是想学生在她手里一定都有收获、有进步。她才会满足,很高兴她做到了,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
让学生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是教育的归宿,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关爱每一位学生,她一直努力营造并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爱,曾记得她的学生***在得知自己八年级要随父母转学到别的学校时,在一次作文中诉说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除了对她进行安慰和说服,还把她的作文在周一下午的班会朗读,让更多的同学为她分担痛苦,有的同学甚至还流下了眼泪。从那时开始同学们纷纷主动去关心她,让她又重新树立了信心。学生蒋*父亲早逝,母亲又患有精神病,生活困难,她就每月拿出元资助蒋*,又通过学校帮助解决了午餐问题,三年来她对蒋*的爱心最终得到了回报。年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石桥市第二高中。学生马**母亲病逝,父亲又患有糖尿病,姐姐辍学在家又没有工作。她又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他每月元生活费。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秦**、潘**、班**等近十人都得到了她每人每学期元的资助。如今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用无私的爱来感化她们,滋润他们干枯的心田,激励她们直面生活,努力学习,而她们用默默行动和优异的成绩来向她回报。
作为老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否则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面对差生,她的回答是关爱差生,决不放弃。学生许*,父母双亡,被姥姥抚养长大,虽然生活困难,但却娇惯成性,不爱学习,上课爱捣乱,坐不住,跟任课老师顶嘴是常有的事。她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一面做许*姥姥的工作,要求她对孩子不能一味溺爱,要严爱结合。一面主动和许*交流谈心,教育他要孝敬老人,给姥姥省点心,还给他买了新校服、本、练习册等学习用品。听说他酷爱打球,又送给他一个崭新的篮球,鼓励他课余时间多练习球技,为班级争光,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在校篮球赛中表现突出,学习也大有进步,上课也坐得住了。
二十五年的时间,她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所带班级被评为营口市优秀班级,先后被评为大石桥市优秀班主任、营口市师德先进个人、营口市师德标兵、辽宁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