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飞快,就这么一晃,一年就过去了。现在,营口人已经开启了春节模式。不过你是不是有点不知道过年该干啥呢?
别着急,看完这篇文章,您就知道老营口人怎么过年了。
老
营
口
是
这
样
过
年
的
,
你
知
道
么
鸡年大吉
腊八节
营口人都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俗语。营口的腊八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全家人吃完后,还要盛一碗,由家中男人端着,用斧子将果树砍个口,涂上腊八粥,叫做“树祭”,祈祷“树神”保佑来年果实累累。
酿黄酒
营口人过年要讨个吉利,喝点酒。所以一进腊月就要酿黄酒。原料是大小黄米,所以叫“黄酒”。先将黄米煮成粥,营口人叫糜子。然后盛到缸里,加入适当的酒麯,加盖发酵。营口人说“喝凉酒、使脏钱(来路不明的钱)早晚是病”,所以喝前要温一温。
杀年猪
腊八之后就要杀年猪了,农家杀年猪是件大事,杀猪那天,要起个大早,将猪绑好。开始过秤,把秤人高呼一千二百斤(实际上是斤,要个面子,讨个吉利)。杀猪时要接血,用事先准备好的秫秸杆在不断搅动。然后将带血的秫秸杆拿到山神庙前祭祀,因为山神主管牲畜。猪血灌成血肠,炖一锅杀猪菜,请家族长辈亲友吃杀猪菜。几杯酒下肚,屋子里响起了说笑声、碰杯声、划拳声……
蒸年糕
年糕谐音年高,象征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所以营口城乡过年要吃年糕。年糕食材以大小黄米面为主,先将大铁锅装七分水,装上蒸笼和篦子,铺好屉布。然后将水烧开,先撒一层煮好的饭豆,然后在豆上撒粘米面,不断地洒到10厘米左右,盖上锅盖。蒸熟后先切两块祭祀灶王爷和祖先,然后家里人就着酸菜、萝卜或白菜汤,美美地吃上一顿。
做新衣
营口童谣:“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花帽……”以前孩子们盼新年,就是盼吃穿。大人、孩子过年都要穿上新衣,做不起的也要洗干净,最低限也要做双鞋和袜子。鞋、袜子、内衣和孩子们的衣服过年都要换一换,以送旧迎新。
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营口民间称为“辞灶”,也叫小年,这天主要活动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过去家家户户都在锅台上方供灶王,因为它是一家之主。灶王爷上天要骑马,所以要桌上有一匹用秸秆瓤式纸剪的马,一碗水,一碗料,一碗草,还要供上美味佳肴,美酒灶糖,营口不许女性祭灶。
打年纸
“打年纸”是营口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买年货。因为解放前营口人肉、油、蛋、菜、豆腐都是自家生产,过年要买的主要是纸制品。打年纸首先要买毛头纸,还有祭祀用的香和蜡烛。
听响
营口俗语说:再穷过年也得有个响。那个响就是指鞭炮。最早的就有一个响的大炮、二炮和小三炮,三炮组成一挂称做鞭,还有简单的哧花炮。除了大人放的,还要给小孩子买一挂小的,让孩子高高兴兴。
贴年画
年画分神纸和年画两大类。神纸有家谱挂画、财神、灶王、天地门神、龛神、张仙、送生娘娘、观音、寿星和麻姑、钟馗等。这些神纸不必都买,但是财神、灶王爷和天地门神是必须要买的。
写春联
贴春联也是家家户户最常见的春节习俗,过去的营口人主要是买来红纸,裁剪成纸条,请会书法的人写。不仅贴春联、福字,还要贴“抬头见喜”等春条。
挂笺
挂笺也叫门彩,由古代桃符演变而来。营口的挂笺有山东色彩,又有满族情怀,有红黄蓝绿紫五色挖补而成。分大金彩,二金彩和大彩、二彩、三彩。大金彩用于家谱上方;二金彩贴在财神上方;大彩贴在大门,二彩贴在房门,三彩贴在灶王爷、天地门神小庙,或者库房、牲口圈上。
除夕
除夕就是过年了。三点多钟,营口的男人们就要起来放鞭炮了。一家放炮,百家跟随。不一会儿,妇女们开始做早饭。尽量早点做,为的是讨个吉利,早做饭早发财。早饭后,妇女要准备肉,还要剁饺馅、准备供菜,准备丰厚的晚餐。男人要悬家谱、挂财神、贴灶王爷,之后要上供。
贴门神
旧时代农村大部分人家都是柴门,人们就用一块席头和一块木板绑在柴门上,然后贴上武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正房、厢房的前后门也要贴武门神,屋内卧室的们要贴二尺童,即招财进宝、摇钱树、聚宝盆等男人的门神。顺便再把年画贴上。
贴春联
营口农村对贴春联十分重视,热乎乎的糨子刷到门框和墙上转眼就冻成冰,所以要先看准上下联,糨子上墙对联上墙。当门、房垛、水井、大车、猪圈、鸡架、狗窝、石磨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五颜六色的挂笺,就是再寒酸的陋室也顿时鲜活起来。
挂灯笼
挂灯笼要立灯笼杆,还在上面插一个小红旗,下有一个支架,绑一个滑轮或铁环,以备夜晚升灯笼用。灯笼杆子下面北边绑上个秫秸帘子或木板,用来供奉天地。没有灯笼杆子的人家要在院内中间设一个天地神位。晚饭
过年的晚饭很丰盛,但早晚不同,早饭前接神(墓祭)的人家,吃饭稍晚。饭后接神的要早一点。晚饭开始前,男人中年长者要在家谱、财神、灶王、天地的供案前上香供饭,请祖先和神灵先用,此大礼也。
过年的晚饭很丰盛,但早晚不同,早饭前接神(墓祭)的人家,吃饭稍晚。饭后接神的要早一点。晚饭开始前,男人中年长者要在家谱、财神、灶王、天地的供案前上香供饭,请祖先和神灵先用,此大礼也。
接神
晚饭后,大人小孩都要洗脚、洗脸、穿新衣、新鞋袜、戴新帽,到坟上拜祭,营口农村叫“接神”。“接神”队伍由男人组成,带着供桌、供品、香纸和灯笼(纸糊的)。到坟上后,按辈数上供、烧香、焚纸、奠酒,病大声招呼:老帝老母(祖先)收拾收拾回家过年了,然后点上灯笼,鸣放鞭炮,照原路返回。到了自家院子里,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年长者,将一个2米多的大棒子横放在大门口叫“挡鬼棒”,是祖先神灵拴马用的或拦鬼用的。到家谱前将灯笼和碗菜放回供桌,家长上香、焚纸、奠酒,接神人跪在后面,由奠酒人带头三叩首,接神仪式结束。
包饺子
接神之后,按营口习俗,不能打扫卫生,不动刀斧,不能打骂孩子,不说散(不好)话。大人包饺子,准备大年初一早晨吃。这顿饺子有许多说道,信佛吃素的饺馅不能放肉;有的忌吃酸菜、包萝卜丝的;有的包白菜,谐音百财。为了讨个吉利,在饺馅中放大钱、豆腐或大枣。
发纸
饺子包完要准备发纸。大约23点至24点,先由家中最长男子在院中间,面向南天,拿三打黄裱纸放在地上,将发纸馒头压在纸的一端,将纸焚化,主祭人面南磕三个头,将馒头在火上烤一烤,拿到天地牌位前,再拜祭天地。有的人家直接到天地前拜祭,有灯笼杆的将灯笼升到最高处。这是祭天地,然后祭门神,灶神,祭祖宗。礼毕,合家男人打着灯笼到指定方位接财神、喜神、贵神,鸣放鞭炮,辞旧迎新。
拜年
拜年由最长辈向正北上香三拜,然后依次按辈分年龄在家谱前磕三个头。男的磕完后已婚女子磕,未婚女子只问好,不磕头。
初一早晨,太阳快出来时,妇女到本家拜年,男的看家或老人在家等晚辈拜年。这天也要到左邻右舍家拜年,但要上午拜完。
分岁
拜年结束后要给孩子们“分岁”,称“压腰钱”,把江米条、花生、干枣、芝麻糖等零食放到一张桌上,大家拿着吃,叫“抓宝”。
年夜饭
年夜饭不仅吃饺子,还要摆几个小菜,如排骨,花生米等,还有大葱。吃大葱是把过去的秽气冲走。成年男人要喝点烧酒,在新的一年翻翻烧。收桌后,男子到本族各家拜年。回来后不能睡觉,不能熄灯,叫“守岁”。
大年初一
初一早饭要早。天不亮就要起来放炮,烧水煮饺子,天蒙蒙亮就吃完早饭。晚饭都在日落前吃过(两顿饭)。晚上包饺子,家谱、财神、灶君、天地前的蜡烛都要点一会,要烧三天长香。
大年初二
初二按营口惯例要上庙,不上庙的在家睡觉,或者玩各种游戏,如打嘎、弹琉弹、打弹跳绳、踢毽子等,从这天开始到正月十五前天天如此。晚饭和初一相同,都是烫饭、烩菜,吃完饭包饺子,后半夜要举行送神仪式,送祖先回墓地。
送神
送神前要拜祖先,将家谱前的蜡烛全部点上,烧香、焚纸,将所有供菜要浇奠在纸火里,酒也全部奠掉,然后敬告祖先年已过了,请先人回去过日子。将供饭倒在瓢里,再放些热水,然后主祭人领着成年男人,端着饭瓢,提着灯笼,拿着香纸和鞭炮,出大门前将拦马棒撤掉,到祖坟方向的十字路口后,将饭倒在路旁,焚纸烧香,鸣放鞭炮,全体跪拜,为祖先送行。回家后可吹灯睡觉。也有的人家初三早晨送神,还有的晚饭后直接送到坟上。
此时,过年的仪式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吃喝玩乐,走亲访友了。再过几天,就迎来了美好的上班生活。
以上这些介绍,是营口地区农村传统的春节习俗,原汁原味,绝非外地习俗复制粘贴,相信营口人看完一定觉得非常亲切。
了解了这些后,祝愿所有营口人鸡年快乐,新年好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