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5287.html
本怪盗团特邀作者逍遥僧
(怪盗团按:此文是我的一位朋友所写。他生在湖北,曾在南方工作,后来去了辽宁营口成家立业,迄今十二年了,在营口是公司高管、扛把子人物。对营口、对东北的一切,他经常吐槽,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要离开营口吗?已经太晚了,而且营口的问题不止是东北的问题,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在上演。我们经常在说“用户下沉”“人口红利耗尽”“三四线城市空心化”“老工业城市的困境”,各种互相重叠甚至矛盾的概念,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逍遥僧作为一位“新营口人”,根据第一手资料写下的东西,非常有借鉴意义。我已经读了两遍,邀请大家一起来读。)
过年时回老家,认识了一位漂亮的敢爱敢恨知书达理的小师妹,和我的朋友一起合开了一间民宿,有格调,有想法,有品味。
我们虽然只是围炉清谈了一下午,却也甚为投缘。
回到营口,总想着为民宿做点什么,看着我一书柜的闲书,挑选了一箱子寄了过去。
小师妹甚为开心,发朋友圈感叹:前不久,山东的朋友寄了满满的一箱书给我们,迷着多了朋友。仿佛在浩瀚夜空,伸手触摸到了闪烁的星星。
那“山东”两个字分外刺眼,我却并不怪她,她知道我来自营口,但在我大多数的家乡人眼里,营口和东营傻傻分不清,而山东的东营,尽管也是一个小地方,但却比辽宁营口有名得多。
这是山东东营,石油之城、黄河入海口、方兴未艾
我不禁又想起两年前过年回家一位长辈的酒后训话:你怎么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跑到一个经济更不发达的地方去了?
我一时无言以对,只能闪烁其词。
我来自中部省份最偏远的山区,属于经济最不发达的落后城市,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加上通高速,通铁路,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训斥我的长辈,也并不是见多识广的厉害人物,无非是看看新闻刷刷朋友圈,便也知道东北的不济,于是酒后训斥,带着对家乡的骄傲和对后辈的不满。
曾经的辽宁,曾经的辽老大,曾经的东北工业基地,竟在我长辈眼里变得如此不堪,令人唏嘘。
我在北京有一个搞金融的朋友,我管他叫作”十万个是不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在国贸旁边的一个饭馆,介绍我们认识的朋友反而晚到,我们俩都属于自来熟的那种,很快聊在一处,当他知道我一个南方人居然来自东北,马上问了好多问题:(怪盗团注:此人就是我,我在朋友圈有“十万个为什么”之称,因为我特别爱问问题。)
你们东北是不是到处都是戴金链子的大哥?
你们东北是不是好多黑社会?
你们东北经济是不是滑落得很厉害?
你们东北的好看姑娘是不是都去东莞了?(怪盗团注:我绝没有提过这个问题,此乃夸大其词!)
你们东北的官员是不是都跟黑社会称兄道弟?
你们东北的工厂是不是都黄了?
你们东北是不是动不动就喝酒打架?
……等等如是。
这是辽宁营口,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开发区之城
我有些不耐烦,一开始还认真解释,后来见他未必认真在问,也就开着玩笑应付着,推杯换盏之间,宾主尽欢。
时年是年,那顿酒之后,我们断断续续在北京见了几次,每一次都绕不开这个话题,只是随着这几年的变化,问题又变成了:
东北的漂亮女孩是不是都在做直播?(怪盗团注:我问的明明是“东北的大哥是不是都在做直播)
?东北的很多城市是不是变成死城?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不是真的?
?东北吃饭是不是不能瞧别人?
……
??
我不禁想起一首网络歌曲,歌词大致如下:
打南边来了个纹身大哥
带着一个白貂妹子
打北边来了个光头泡子
带着十斤的大金链子
泡儿抬头定睛观瞧
大哥昂首注视着光头
烧烤摊上十分紧张
因为他们两个瞅对眼了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烧饼馒头包子麻花
大哥地妹子躲得老远
因为白貂好几万呢
能动手就别吵吵
电炮飞脚忙着招活
能打架就别废话
必须整明白
你到底瞅啥
你瞅啥啊
瞅你咋地
卧草泥马干仗啊
你瞅啥
你瞅啥呀
你若有兴趣,可移步B站搜索关键词欣赏。
“你瞅啥?”“瞅你咋的?”“你再说一遍!”
玩笑之余,我们的话题总离不开东北的衰退、萎靡,东北人的粗俗、好斗。他们都当作谈资,我心里却另一番滋味,一阵感同身受的悲凉。
但其实,我认识的东北人大都不是这样。
因为城市化早的缘故,东北的中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绝对高于国内同期水准;
东北人多开朗、幽默、好交友;
?
东北人多人高马大、体格健壮;
东北人多淳朴,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可没有南方人那么多心眼”;
?东北人多达观,他们的眼里,南方人都勤劳,而他们则更懂享受生活;
东北人买房子追求大面积大客厅朝向正,东北人在穿着上的支出让我赫然;
但有一点,东北人和其他国人惊人的一致:对于东北现况的不满,外地人多是调侃戏谑的不满,而东北人却只能是无奈伤感的不满。
东北经济未必是在倒退,但和中东部省份比起来,数据确实不够瞧,在经济增长率这一项指标,东北三省经常轮流坐最后一名。
而东北人说得最多的是:东北留不住人才。
我曾经参加过营口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座谈会,会议主题是关于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和吸引外地优秀毕业生。人事单位拿出了一系列政策,但每一个政策落实到具体执行部门时,与会的该部门副职领导(有些部门甚至只派了科员)总会用一句话应对:“这个我需要回去请示相关领导”,两个多小时下来,没有一项政策落到实处,也没有一项政策有落实的时间表,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东北的时间好像停了,漫漫秋日,永不间断
结束的时候,一位领导看上去不甚满意,在走出会场的时候嘀咕了一句“我们来研究如何留住人才,真是笑话,你看看在座的哪一个领导的小孩留在营口?”
当然,也许在当晚的电视新闻或者报纸媒体上,这次会议又变成了一次成功的会议,它打响了营口市留才计划的第一枪,与会代表高度肯定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完全认识到营口市留才计划的重要性,与会代表激烈讨论,群策群力,参会的企业代表也对留才计划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希望留才计划快速出台,造福营口。(我没有去查当天的新闻,以上这篇新闻稿是我编造的,但我想若我是记者,大抵会如此描写)
而这个所谓的留才计划,就如同这许多年颁发的“关于东北振兴的政策支持”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了。
又换了一届政府,想必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关心。当然,东北的经济还在持续的走低,而东北的人才也还在持续的流失。我相信本届政府,比我这个升斗小民还关心。
我当然关心,因为我已经在营口生活了十二年,户口也早迁到营口,成了名副其实的“营口人”。
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来到营口,第一顿招待宴上,好客的营口人上了当地人最喜欢的生腌虾爬子,我壮胆吃了两只,顺理成医院。
一名女医生给我看病,听口音知我是外地人,遂询问我来由,我如实相告。女医生半真半假地说道:“不给你治了,你说你们来做什么?都是些污染项目,把我们营口的环境都污染了”。
营口确实是空气、水、固体污染一个都没少
虽然后来女医生也给我开药治病,但全程冷脸,好不尴尬。
那时我就职于尚未因连环跳楼而闻名神州的制造企业,与现在营口市主推的“重大”项目某铝、某镁、某铜、某钢比起来,似乎污染并没有那么大。
我想那女医生现在要么已经出离愤怒,要么已经无力吐槽了。
我还记得07年吃咸虾爬子的那场宴席,陪我们吃饭的是一位企业服务局的官员,他十分自豪地跟我们介绍营口是有名的”三水”城市,水果、水产品(海鲜)和水稻。而这三样如果在“重大”项目林立的城市里,是否还能成为城市标志,我心里打上一个问号。
何况,就算是在十二年前的那场宴席上,不得不说那位官员的话也有往脸上贴金的意思:隔河相望的盘锦大米驰名天下,可你听说过营口大米吗?临近的大连獐子岛海鲜名扬四海,可你听过营口当地的著名海鲜?至于水果,都说盖县的苹果好吃,可跟隔海相望的烟台苹果比,似乎要逊色不少。更勿论这个季节,满大街都是大连的樱桃。
但无论如何,对于土生土长的营口人,相较于现在的“重大”城市,他们更怀念那个以轻工驰名的“三水”城市吧。
吊诡的是,营口最近一次全国“榜上有名”的居然是荣列中国十大鬼城之列,可你要问问外地人,他们对中国的十大鬼城,最有印象的还是鄂尔多斯这种知名度较高的城市,就算是名列十大鬼城,营口还是“陪跑”的角色。
整个东北都充斥着鬼城,营口绝不是最后一个
营口城市不大,却有好几个开发区:西市高新区、东城中小企业园、沿海产业基地、已经基本成熟的鲅鱼圈区和新鲜热辣的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造成部分“鬼城”的原因,不言而喻。
我初到营口之时,辽宁正在风起云涌地推动“五点一线”的建设,而仅仅十二年以后,在经历了赵市长、高市长、葛市长、余市长和许市长之后,还有多少营口人记得所谓五点是哪五点,而那一线又是哪一线?
当然这并不能阻碍营口的上下官员和老百姓热情洋溢地投入“一带一路”的伟大工程之中。
作为一名营口人,我衷心希望成功。
说大了,说远了,其实勾起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一件小事:因为出租车司机又到营口市政府门口聚集请愿,刚刚被营口老百姓接受的共享助力车,听闻又要被取缔了。
对于我来说,共享助力车对我帮助不大,我住的这个偏远地方甚至都不是助力车的停放点,我只是前几天尝鲜一般去试了试这小蓝车,但我身边的朋友都愤怒了,在朋友圈里纷纷转发,要求恢复低碳环保便捷的小蓝车。
我因此和几个朋友聊了此事。
?
A是自由职业者,小蓝车的忠实拥趸,他在朋友圈里非常气愤,痛骂出租车司机,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出租车,他说这不是第一回了,之前的滴滴专车、共享单车,都因为出租车司机的市政府集会抵制而在营口销声匿迹,而A经常在市内奔波,对小蓝车这样的便捷工具非常喜欢。
B是某运输集团老总,他很冷静地分析了情况,认为小蓝车的投入手续并不完善,但以在东北的办事方式,想让手续全部完善,几乎不可能。小蓝车的投资公司肯定跟政府申请过手续,但政府有之前的滴滴专车等前车之鉴,不会轻易下手续,但又会默许小蓝车面市,届时看民众和出租车司机的反应,进可攻退可守。
此处的“小蓝车”是指这种共享助力车
C有自驾车,对小蓝车需求不高,他对大家针对出租车司机感到不解,在他看来,高昂的出租车牌照费用是压在出租车司机身上的大山,出租车司机都是普通人,也有生存的权力。而归根结底是控制出租车牌照发放的部门。
尽管他们观点不同,但总是以这样的对话结尾:“这就是现况,我们能如何呢?”
我知道他们的指向在哪里?我不想说,其实也不能说。
他们喊着改善“营商”,其实营口正在经历“营殇”。
作为一个生活在营口的外地人,如果不想离开,就只能和营口人一起经历这场“营殇”。
可除了写这篇文章,我又能如何呢?
怪盗团团长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