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萤火虫
王垄
夏夜来临,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仿佛赶晚路的乡下人,提着忽明忽暗的灯笼,在村庄的大街小巷,在田野的草丛林间,急急地穿行……可惜几十年过后的今天,除了我还傻乎乎地对这些小生灵怀有童年时代那样浓厚的兴趣,就再也没有更多的人多看它们一眼,多说它们一句了。
儿时的乡村夏夜,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没有蚊香、驱蚊剂等等,摇着蒲扇、芭蕉扇乘凉,是庄上随处可见的风景。那时,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喜欢到芦氾河大桥上乘凉。每天下晚便早早地有好心人将桥面打扫干净,有时候还会泼上一层水,随后便有带席子、搬凳子的人,前来“抢占”有利位置了。入夜,桥面上就横七竖八地躺满了男男女女,有的在讲故事,有的在说农事;有人在数天上的星星,有人在听河水静静地流淌……每每有提灯夜游的萤火虫从人们眼前、鼻子底下经过,少不了会激起孩子们一阵大惊小怪似的欢呼。
音乐偏方:《OnGoldenPond》是电影《OnGoldenPond金色池塘》同名主题曲,这是一部根据同名百老汇舞台剧的著名美国电影,由亨利·方达和凯瑟琳·赫本主演,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令人难忘的片头那一段纯音乐:在金光闪闪的池塘上,男女主划着船,轻柔的片头曲响起,那种温暖动人的气氛,十分醉人……那时,我们也不知从哪学到了几句儿歌:“不要你的银,不要你的金,只要你的屁股亮晶晶。”也有人记得另外的顺口溜:小小萤火虫,飞到西来飞到东。这边亮来那边亮,好像许多小灯笼。直至今天,我还能一字不漏地背诵许多当年的童谣,可见童年的记忆是多么深刻。那些美妙的声音,如今好像依然萦绕在耳边,有时能听得人泪水涟涟。
但那时几乎目不识丁的乡亲们却迷信得很,常常用些伪科学的东西解释自然现象。大人们说萤火虫是死人的魂灵,一个个在摸着回家的路……唬得庄上的丫头片子们胆战心惊地钻进了大人的怀里,从此再也不敢在黑灯瞎火中行走,也不敢与萤火虫打交道了。
而我们那些野小伙才不管什么死啊亡的,旧坟滩上露出的棺材板照样拿来当玩打仗时的“武器”,哪里还怕什么萤火虫是鬼火呢?反倒是捉萤火虫成了我们最开心的夏夜游戏。小伙伴们都找来一只透明的玻璃瓶子,把蹑手蹑脚捉到的萤火虫小心翼翼地放进瓶里带回家,再把一个个闪亮的小家伙放到白白的蚊帐里。于是,整个夜空都好像被搬进了蚊帐中,晶莹闪烁的星星在眼前的头顶上,伴着童心进入美丽的梦乡。
上学后,从老师嘴里听到了囊萤映雪一类的故事,就纷纷仿效着做出“刻苦攻读”的模样,才知道萤火虫一熄一灭的“灯光”根本就无法让人看清书上的字迹,就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总觉得即使要用功读书,也不至于拿萤火虫为难。后来,读到了唐朝诗人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才隐约而模糊地领略萤火虫竟也可以那般浪漫、唯美。只是当我了解萤火虫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天时,便油然而生许多无名的敬意。
随着年岁渐长,以及进城工作、生活,离萤火虫的距离越来越远,已经很难看到萤火虫们可爱的身影了。唯有关于孩提时代乡村夏夜的回忆,还像萤火虫的光闪闪烁烁在心头,我希望它能照亮余生让精神和灵魂返乡的路途。
年7月21日傍晚于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