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8/5341557.html
高平
文
卢旸
作曲家、钢琴家高平出生于成都,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曾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多年。他的作品被广泛表演,并由雅马哈音像公司、新西兰Atoll、德国MDG、Naxos唱片、中国唱片等机构出版发行。近日,他的钢琴曲集《窗外》、声乐套曲《旋律遗弃》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尽管《窗外》收录的只是部分钢琴作品,我钢琴写作的大致轮廓却被勾勒出来了。《旋律遗弃》是一组艺术歌曲,钢琴和人声互相衬托相互补充,有呼应,有顾盼,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高平说。
带有作曲家自传色彩
钢琴曲集《窗外》的出版构想来自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的《窗外——高平钢琴作品专辑》。《窗外》共收录8首作品,除了专辑中的《窗外》《夜巷》《遥远的声音》《谷应》《残余的探戈》《舞狂——向皮亚佐拉致敬》《秋池》等七首乐曲之外,还加入了年高平为画家何多苓创作的《远方的森林》。专辑同名作品《窗外》是年为北京琴童张司滢(妞妞)而作的四首小品,包括“在路上”“萤火虫的合唱”“云”“跳皮筋”。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趣的事情似乎总发生在窗外。尤其在那些不得不做作业、练钢琴的无奈时刻,我的心思更是容易飞出窗外。这样的感受好像也并不因长大而改变。窗外始终意味着幻想,意味着解放和自由。”高平在钢琴作品中展现了他独特的音乐视野和感受。
8首本不相干的曲子似乎在聚合起来叙事,近乎带有作曲家自传色彩。曲集中最早问世的作品《遥远的声音》是高平惟一一部以完整的中国民间曲调作为动机的作品,创作于年。“那时,我身处异乡,心里不禁唱起遥远的中国民歌。”高平选取了家乡四川的《康定情歌》以及内蒙古的《思乡曲》、陕北的《兰花花》,以作曲手法对这些旋律展开变化的同时,也在钢琴写作中尽可能挖掘可重现民歌的微分音调的色彩和音响。
盛原演奏《残余的探戈》
年,高平为左手钢琴而作《残余的探戈》(lefTango)是完结二十余载的海外生活归国后第一首钢琴曲。“因左眼小小手术,弄得几天不便弹琴阅谱,才发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乃不易之功。奈何不得,只有闭眼‘瞎摸’,竟渐渐成了这首作品的灵感。”高平以“LefTango”一语双关,Left一词既附会了左手弹奏的势单力薄,也暗示了作品中如同记忆残片般的萧索情景。“我从未去过阿根廷,更不会跳舞。但我笃信这些都是我,想象空间中的、分散的我。唯在艺术里,一个人拥有‘活几次’的特许。”
欢迎演奏者二度创作
曲集中创作于年的《夜巷》显得非常特殊。该曲是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厦门)委约的指定比赛曲目,年10月,在厦门比赛期间由12名入围选手首演。作为钢琴比赛曲目,作品很大程度上考验演奏技巧,更注重钢琴家对音乐的想象力。高平在作品中留出空间,让钢琴家在一定框架里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乐谱中有些片段只标注几个音高,没有规定节奏,并用“凌乱的感觉”“波纹般的音形”等文字或者图像表达要求的状态。“12位钢琴家的演奏,每个人的诠释都不一样,这感觉非常奇妙。”高平欢迎演奏者二度创作,在乐谱寻找作曲家意图,挖掘作品内涵,带入自己的想法。
陈丹青听高平演奏
《夜巷》的创作灵感源自画家陈丹青在文章《阶级与钢琴》中写下的与钢琴偶遇的感动。无意中听到的熟悉的音乐萌生新的含义,新的质感和色彩。“不得不说我确也偏爱这样惊喜中的倾听。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享受啊。”高平在《夜巷》中表达这种不期而遇、如梦般的诗境。
根据文字塑造音乐形象
高平热衷捕捉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微妙互动。这种关系在艺术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古典音乐里,我非常喜欢艺术歌曲这种形式。诗歌与音乐相互融合。诗歌影响音乐,音乐映照诗歌。”年,高平创作声乐套曲《旋律遗弃》,由7首艺术歌曲组成。歌词来自4位当代中国诗人的作品,包括木心的《湖畔诗人》《论拥抱》《旋律遗弃》、翟永明的《和雪乱成》《转世灵童》、张耳的《雨滴》,以及宗白华的《听琴》。每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氛围。
年12月19日,高男高音演唱家肖玛在高平的钢琴伴奏下,在国家大剧院以完整套曲形式首演了《旋律遗弃》。意大利音乐评论PercorsiMusicali称高平作品:“有众多值得去发现的美妙细节,他有根据文字或纯净情感塑造出音乐形象的强大的能力,这些品质让高平成为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我很难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我的创作都很感性,也很随性,有的灵感来自文字影像,有的受到自然的启发。无论如何,每个音符都只为说出我对世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高平感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专业、专注的态度将其作品集结出版。他欣赏曲谱朴素淡雅的排版风格。封面上木心、何多苓的画作以及陈丹青的题字,与书中的音乐作品相映生辉。
-THEEND-
“星标”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