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年全国基层书法骨干培训班暨辽宁省第34届书法临帖班在营口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大基层书法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对新文艺群体和基层一线优秀人才的培养,是培训的宗旨。
思想理论引领筑牢民族文化根基
中国书协的此次基层培训注重思想理论引领,学术含量高。整整5天时间,从早9时至晚10时,实打实地学习、实践、总结。各级领导动员讲话、专题讲座、分组研讨、作品点评、交流发言等形式多样,切中所需。
4位授课老师堪称高端,均为博导,学术涵养深、理论造诣精、实践经验足。每一位的授课时间都长达半天时间,细细地刨析、解读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论根基、民族审美、当代书法批评体系构建等。中央党校教授陈中浙讲授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充分认识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书法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课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讲授了《中国当代书法批评标准体系》课程,北京大学教授金永兵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思想漫谈》课程,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书法博士郑晓华讲授了《中国书法的民族审美基本规范》课程。名来自辽宁各市的书法骨干认真倾听、积极互动,共同研究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将思想认识的明晰、理论提升与文化修为的积淀与锤炼作为长期课题与提升重心。
辽宁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盖成立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自觉肩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责任。二是要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艺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三是自觉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引领社会文明道德风尚。
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作动员讲话。他说,此次培训旨在推动基层书法骨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思想精髓,提升政治自觉和“四个意识”,进一步推动基层书法骨干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创作氛围活跃。他希望学员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二是加强自我职业道德建设,做到德艺双馨。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全面提升综合艺术素养,在地方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辽宁省书协主席胡崇炜主持开班式,营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肖力、营口市副市长金莉,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处处长段军、中央党校教授陈中浙等出席开班式。
当代书法呼唤回归文人性、学术性,其根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深认知、自觉实践与积极弘扬。
陈中浙教授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坚秉继承创新、坚守艺术理想四个方面层层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报告中所包含的我国文化发展总方针、总要求,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讲座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化、指导文艺实践,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陈中浙教授授课
李一教授围绕评价体系研究的背景与范围、书法评价体系研究历程、建立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结合历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演变和沿袭,从书写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当代书法批评遵循的标准,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引发了共同思考。
李一教授授课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一定要兼容传统规范。经典的价值是任何以“创新”为名义的实验都不能取而代之的。结合当代视觉环境进行创新,也应该把对于传统经典法帖的研习放在艺术训练的首位。艺术性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本体。
“根据时代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特别是在内容、主题等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气象,与时俱进,避免陈陈相因、守旧模仿。因此,“时代性”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现实标准。
金永兵教授授课
金永兵教授结合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历史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他的讲座既有马克思文艺美学的哲学思辨性,又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生态发展和中国当下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既有经典名段分析,又有国际国内文艺现象剖析,旁征博引,视野开阔。从“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未来”、“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出发点”、“人的自由本质”、“美感的历史生成”等多个角度,结合书法艺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他具体讲解了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当人们开始谈论资本主义的时候,就说明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因为这表明人们已不再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空气般自然而然的存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不久之前才产生的历史现象。马克思第一个提出了‘资本主义’这种历史现象,他向我们说明了资本主义如何兴起,如何运行,以及它可能的结局。
金永兵教授并从“恢复现实主义传统”,肯定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价值。“自我表现”,人由面对现实走向面对自身,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从“自我表现”论走向更深入的具有本体意义的“自我现”论,即主体性艺术观进行具体分析,指导实践。
郑晓华秘书长授课
郑晓华秘书长的讲座,把书法艺术置于国际学术的大背景下,对中西艺术的不同特点、中国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独特地位、中国书法必须坚守的民族美学基本规范等方面做了生动鲜明的阐述。对更好把握书法艺术的民族性特征,理解当下书坛出现的种种思潮和现状,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确把握书法学习和创作方向,积极有效地在地方开展工作,强劲助力。他讲到中国书法的三个民族美学规范即,书法必须是汉字,在单时空中有序书写;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笔墨形式的高度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两者共生、共进、共荣,相为表里不可分离。
他强调文化对艺术的重要滋养作用,决定艺术作品的趣味和品格高下,所以中国文人书画家历来重视进学修德,通过文化的滋养,祈求进入生命的上境,溢而为诗、书、画。大书法家黄庭坚评价苏东坡书法:“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郑晓华引用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学书论》中:”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偭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苟能知其弊之不可长,于是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袭不蹈,而天然入彀,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传后世而无愧,而后成其为我而立门户矣“。这样的观点来讲解继承与创新的思辨。
他说,面对艺术创新,我们既要“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努力“独辟蹊径,不拘一格”,但又要时时警醒,不能“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因为“社会公共性”是所有一流艺术和一流艺术家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公共性”,技术难度、独特性、思想价值都无从获得认可,甚至连作为“艺术”“艺术品”的基本身份也无法实现。
中国艺术的核心是象征性表达,写意,不模仿。画之境界犹得之于自然景物,若写法正扬雄之所谓书乃‘心画’,盖毫无凭借而纯为性灵之独创。故古人视书法高于画,不为无因。”
杨明臣教授点评作品
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杨明臣教授结合当前书坛现状,作了《从大展评审看当前书法创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报告。杨明臣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参与大展评审工作的经验,对当前书法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评判和指正。他的讲座,对于正确认识当代书坛现状、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加强行业建设、促进书法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学有所获畅谈心得
在分组讨论环节发言踊跃,6位基层代表畅谈学习心得。有的同志谈到,作为基层书法家,第一次参加中国书协组织的培训,第一次听全国知名专家授课,这一工作模式,给基层带来鼓舞。培训的课程设计切中所需,深有所获,充实了知识、增强了理论修养、更新了艺术观念,对书法事业的使命担当,感觉到了目标、距离、责任。还有的同志谈到,通过培训认识到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今后有了努力方向。
基层代表发言
书法骨干还提出许多好课题、好建议。如: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与书法学习的关系,中小学书法专业教师的师资问题亟待解决,书法书写材质范畴的延展,基层书协组织的年龄梯队建设问题,基层书法教育对翰墨薪传的影响等,有主人翁意识。
中国书协代理副秘书长吴占良作总结讲话,提出三点要求并共勉:第一、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思维,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第二、心系群众,努力服务基层群众和书法爱好者。第三、加强学习,以身作则,带好骨干作者队伍,提升创作质量。
辽宁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和业务精英积极辅导学员创作,互相切磋。解决困惑,突破瓶颈。
辽宁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应需成立,为辽沈地区普及提高书法艺术,发挥平台作用和优势。
分组研讨
王丹辅导创作
胡崇炜辅导创作
施恩波辅导创作
赵立新辅导创作
王荐辅导创作
甘海民辅导创作
董文广辅导创作
赵博海辅导创作
苏德永辅导创作
李琪辅导创作
许彪辅导创作
陈洪普辅导创作
曲萍点评学员作品
李洋点评学员作品
刘长龙点评学员作品
辽宁省书协培训中心揭牌
促进地方文明建设,百名书家共书”营口有礼”
图片来自辽宁省书协汉晋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