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我校青年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7月10日,由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系主任王丽华副教授为指导教师,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级酒店管理专业王恒、级历史学(师范)专业杨金钊、杜志杰、孙嘉欣、姜莹莹、陶然婷同学组成了一支以宣传禁毒防艾知识、研究青少年关于禁毒防艾知识认知情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小组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营口市青少年禁毒防艾知识认知研究。
01
活动准备阶段
实践小组成员在共同讨论和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与主题后收集并整理了大量资料,掌握了有关禁毒防艾的知识。随后大家共同商讨并设计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制作了宣讲所用的PPT。
02
活动过程中
实践小组来到营口市熊岳高中,为当地的同学们讲述禁毒防艾的知识。
首先,成员们通过讲解艾滋和艾滋病的区别、艾滋病患者感染周期、艾滋病易感人群、一些高低危行为、艾滋病的预防和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使同学们了解艾滋病,并使同学们能够正视艾滋病患者,给他们更多关爱和尊重。
随后,成员们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及艾滋病的特征周期,还向各位同学普及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旨在使同学们提高警惕,远离艾滋病侵扰。
在预防毒品方面,成员们通过讲述毒品定义、新型毒品、毒品的危害、禁毒的重要意义等内容,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毒品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作为当代先进青少年,同学们更应该提高警惕坚决抵制毒品,自觉学习禁毒知识。
实践小组对禁毒知识的宣讲,使同学们认清毒品的危害,并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口号警醒同学们远离毒品。
随后,成员们向不同年级的同学分发了调查问卷,这不仅让同学们在填写问卷的同时了解了禁毒防艾知识,也为研究营口市青少年对于禁毒防艾的认知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次宣讲使同学们加强了对禁毒防艾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禁毒防艾意识。同时,实践小组成员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营口市青少年禁毒防艾认知情况的研究结果。
小组成员活动心得
当今,毒品问题已成为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影响社会稳定与人类生命安全的全球问题之一。回顾历史,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吸食鸦片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和斗志,因此当时的中国人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凌辱下被称为“东亚病夫”。对于毒品祸国殃民的危害,中国人民心中有着深切的感受。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因此预防艾滋病尤为重要。我们应当把预防毒品和艾滋病保健工作视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
实践小组在本次活动中向熊岳高中的青少年们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并提高了他们防治艾滋病和自我保护、远离毒品的意识。同时,我们应该肩负起责任,继续向他人宣传禁毒防艾知识,"禁毒防艾,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是警钟,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毒品和艾滋病永远拒绝在理性大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