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殡葬协会成立殡协礼仪师工作委员会
来源▏营口新闻网潘静
原标题:营口市殡葬协会成立殡协礼仪师工作委员会
7月4日,营口市殡葬协会召开殡葬礼仪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殡葬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7月4日,营口市殡葬协会召开殡葬礼仪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营口市殡葬协会的64名会员参会并票选出7名协会理事。组织机构成立后将更加严格规范殡葬业务收费、礼仪师的仪表着装、建立全市统一殡葬24小时服务电话、人员持证上岗服务、逐步完善其他工作事项。
多年以来,营口市殡葬协会礼仪师会员积极接受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响应市殡协的号召,立足保障民生大局,认真践行协会宗旨,全心全意服务丧户。医院太平间,实行遗体集中存放;取缔家庭设灵堂,实行殡仪馆集中守灵;市民兴河公墓搬迁等重大殡葬事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全市殡葬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殡葬礼仪师是殡葬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丧户对他们服务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为确保丧事礼仪活动有章可循,由殡葬协会建立殡葬礼仪师委员会,制定礼仪师管理制度及《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由协会协调工商、劳动管理部门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对无证的殡葬礼仪师,各殡葬服务单位拒绝其进场服务。加强对殡葬礼仪师的殡葬法律、法规教育,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统一着装、挂牌服务。服务收费由殡葬协会协调市场管理、物价、税务部门确定,严禁在销售丧葬用品、墓穴、“丧户回灵饭”中收取回扣,严禁殡葬礼仪师在《服务流程》规定外提供服务,严禁为丧户“回灵饭”提供服务,严禁在丧事服务中搞封建迷信活动。殡葬协会要建立定期培训和监督考核制度,倡导殡葬礼仪师科学文明的为丧户办丧事。
会议希望殡葬礼仪师工作委员会成立后能够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承担新任务、迎接新挑战,为全市殡葬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绿色殡葬树新风3万余安康市民观看系列演出
来源▏黔南热线杨昌宇陈云龙
原标题:绿色殡葬树新风3万余安康市民观看系列演出
为积极引导、教育广大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移风易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绿色殡葬的新风尚,助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日前,安康市民政局、汉滨区民政局联合开展“绿色殡葬宣传月”活动,并先后于6月21日、6月27日、6月28日在汉滨区江北街道办、新城街道办、老城街道办开展了“绿色殡葬造福安康”专场文艺演出,并于7月1日在金州广场进行文艺汇演,近3万余名群众接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殡葬改革政策宣传教育。
系列文艺汇演中,《婆媳三代》、《叶落归根》、《咱娘的后事》、《树立新风,节俭殡葬》、《殡葬改革就是好》、《趁父母还在》等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节目,生动直观地向观众宣传了殡葬改革的政策内容和好处,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让厚养薄葬、绿色殡葬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市、区民政部门通过统一管理、优化丧葬服务;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开展文明低碳祭扫、推进节俭办丧;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墓地乱埋乱葬整治等措施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树立文明丧葬新风,自觉摒除封建落后、铺张浪费的殡葬陋习,让绿色殡葬的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殡葬改革的成果造福安康。
大余县坚持开展殡葬改革专项整治树文明新风
来源▏大余县
原标题:大余县坚持开展殡葬改革专项整治树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大余县在全县“三沿六区”开展殡葬改革专项整治,通过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整治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区街道、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建灵棚、抬棺游街等现象得到很好遏制,建“活人墓”、“豪华墓”的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县已签订迁坟协议余穴,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27个,规划面积.12亩;全县火化率也大大提高。
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在县一级,大余县把完善的殡葬设施、优质的殡葬服务、规范的殡葬市场、文明的丧葬习俗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而不集中安葬的,存在乱埋安葬现象的新农村建设点,不得通过年终检查验收。在乡镇一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殡葬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重点是完善殡仪馆、治丧场所、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二、延伸到干部作风建设和责任追究制度。大余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各机关单位履职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乡镇工作进度情况进行排名,连续三次排名后三名的,启动问责机制,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党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未按规定执行殡葬政策,干扰殡葬改革,搞封建迷信活动,借机收敛钱财的,由纪委监察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一律先免职再处理,一般公职人员实行停职纠正。
三、推行“殡葬改革+”措施。通过开展“殡葬改革+环境治理”、“殡葬改革+精准扶贫”、“殡葬改革+志愿者服务”、“殡葬改革+佛事宗教”等活动,整合了项目资金以及群众智慧,高起点规范,高标准打造了“殡葬改革助推乡风文明”示范点,改善了大余人居环境、城市创业环境。在佛事宗教活动中,大部分佛教、宗教信徒身亡后都非常主动、自觉加入“火化”行列,托付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放到宗教场所,让法师为其“超渡”,让灵魂得以安息。为此,大余县借鉴和利用这一群众团体和特殊行业的做法,加强了全社会的思想洗礼和普及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推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
元阳县俄扎乡殡葬改革获群众点赞
来源▏中国红河网中国红河网
原标题:元阳县俄扎乡殡葬改革获群众点赞
从时间上节省,到费用上节约,元阳县俄扎乡对殡葬活动大力进行简化改革,看似“冷清”的背后,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俄扎乡是一个哈尼族世居乡镇,自古重视丧葬习俗,将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儿女孝道的尺度。许多村民在老人去世后杀牛宰猪大搞祭奠,从宴请规模档次,到送葬人数、敲锣打鼓吹号、燃放高档烟花礼炮等,处处彰显所谓的“高大上”,与死者家有姻亲关系的所有亲属都要拉牛上祭,出殡仪式多则上千人,少则五六百人,费用从数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群众因丧致贫、因丧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
乡党委决定对这一劳民伤财的不良风气“开刀”,实行殡葬改革,推行丧事简办。一系列有力的举措纷纷推出:缩短老人去世后搁置家中天数,由原来最少需要30天精简至7天之内出殡;改进亲属上祭方式,一律不准买牛上祭,改为送礼金元至0元不等;不准请鼓手乐队、燃放高档烟花礼炮;减少亲戚上祭人数,限定办事规模……
据了解,丧葬改革以来,俄扎乡先后为名亡者简办了丧事,节约不必要花费的资金余万元。乡亲们用节约下来的钱开挖生产道路、成立合作社、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等保险,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
日本兴起“遗体酒店”供遗体“暂住”等葬礼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日本兴起“遗体酒店”供遗体“暂住”等葬礼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日本人口急剧老化,衍生不少社会问题,包括离世后的殡葬处理。由于火葬场不足,遗体无法及时火化,为免长期摆放家中,“遗体酒店”应运而生,遗体可在等候火葬期间暂时摆放,同时划出空间让家属暂时入住。
按照日本传统,先人离世后,亲属会领回遗体摆放家中,守灵一晚后翌日举行丧礼,再移送火葬场火化。
然而,首都东京人口逾万,但火葬场只有26间,供不应求,以致遗体需存放家中多天。
有见及此,日本5年前出现首间遗体酒店,其后陆续在多个城市出现。大阪一间名为“HotelRelation”的遗体酒店,房间陈设简单,家属入住的地方只有睡床和电视,安置遗体的礼堂则设有祭坛,部分棺木更备有恒温功能。
在遗体酒店办丧礼,最便宜套餐为18.5万日圆(约1.1万人民币),已包括鲜花、寿衣、棺木、骨灰瓮和遗体移送费用。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原文
赞赏